元史

  • 作者宋濂、王袆
  • 年代
  • 分类正史
  • 备注一校
元史

《元史》,中國「二十四史」之一,記載元朝中國歷史事件的一部史書。采用紀傳體斷代史,成書於1370年。宋濂(1310-1381)、王袆(1321-1373)遵照皇帝朱元璋的詔令,主持編修。全書共210卷,包括本紀47卷、誌58卷、表8卷、列傳97卷。《元史》中的本紀,以記載元世祖忽必烈生平事跡的《世祖本紀》最為詳盡,內容有14卷之多,約占本紀篇幅的30%;《元史》的誌書,對元朝的典章製度做了詳細記述,保存了大批珍貴的史料;《元史》列傳的寫法大多沿襲以往的史書,只有《釋老》一傳是《元史》的創新。《釋老》是記載宗教方面的列傳,從中可以了解宗教在元朝的地位和發展情況。

明修《元史》體例整齊,文字淺顯,內容多照抄史料,所以保存了大量原始資料,使它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。但明修《元史》由於編修時間倉促,且多采用墓誌、神道碑、家傳、行述等現成史料堆砌,再加上沒有給史官和編纂者預留充足的時間勘誤,使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錯誤混亂之處。

《元史》中的本紀,以記載忽必烈事跡的《世祖本紀》最為詳盡,有十四卷之多,占本紀篇幅的三分之一;其次是《順帝本紀》,有十卷之多。
這是因為元世祖和元順帝在位時間都長達三十多年,原始史料豐富,所以對他們的記述就比較詳細。這體現了《元史》編纂中的實事求是的精神,材料多就多編,材料少就少編。

《元史》的誌書,對元朝的典章製度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述,保存了大批珍貴的史料。其中以《天文》、《歷誌》、《地理》、《河渠》四誌的史料最為珍貴。
《天文誌》吸取了元代傑出科學家郭守敬的研究成果。《歷誌》是根據元代歷算家李謙的《授時歷議》和郭守敬的《授時歷經》編撰的。《地理誌》是根據《大元一統誌》,《河渠誌》是根據《海運紀原》、《河防通議》等書編撰的。

而今,《大元一統誌》等書已經散佚,《元史》中保存了這些書的內容,史料價值就更為可貴。

《元史》的列傳有類傳十四種,大多沿襲以往的史書,只有《釋老》一傳是《元史》的創新。《釋老》是記載宗教方面的列傳,從中可以了解宗教在元朝所居的地位和發展情況。類傳中以《儒學》、《列女》、《孝友》、《忠義》四種所記的人物最多,說明宋以來封建的思想統治在逐步加強。《元史》列傳還有個特點是,所敘述的事,都有詳細的年、月、日記載,這就更增加了參考價值。

《元史》的體例整齊,文字淺顯,敘事明白易懂,還保留了當時的不少方言土語,這同朱元璋提倡淺顯通俗的文字是分不開的。宋濂修《元史》時,遵照朱元璋的意圖,強調「文詞勿致於艱深,事跡務令於明白」,因此《元史》稱得上是一部較好的正史。
《元史》的史料來源一是實錄,二是《經世大典》,三是文集碑傳,四是采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