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霞客遊記是中國旅行家、地理學家徐霞客的旅遊日記,去世前託家庭塾師季夢良整理原稿,後由季夢良、王忠紉將遊記手稿編輯成書。由於明清之際戰亂,多有散失,殘餘篇幅由後人輯編成冊,共20卷。根據他的朋友,家人的墓誌銘,後來遊記中和其他材料的記載,可以推知遊記散失的部分。最近發現浙遊至粵西遊舊鈔本五冊,題名《徐霞客西遊記》,所記日數、字數均較世傳本為多,有原編者季夢良的題識(1642年),應是季編本的殘存部分。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地理遊記類。
明崇禎十三年(1640年),在雲南得病,雙足不能行走,由當地知府用轎子送返江蘇江陰。去世前託家庭塾師季夢良(字會明)整理原稿,崇禎十五年(1642)臘月編成《徐霞客西遊記》,為最早抄本。季夢良又轉托友人王忠紉進行整理,不久忠紉赴任福州,將原稿交還徐霞客長子徐屺。崇禎十四年三月宜興曹駿甫到馬鎮弔祭,順便把原稿借去謄錄,成為《遊記》原稿的第一個抄本。原稿逾年奉還,徐屺把原稿仍交季夢良整理。季氏於崇禎十五年十二月錄完一遍,「因地分集,錄成一編」,並作一序。他第二年去世後,清軍進攻江陰時,季夢良幫助守城,徐霞客長子徐屺、侄徐虞卿遇難,《遊記》手稿大部分被焚於兵火,山東劉果督學江南,特訪問霞客之孫徐建極,索記游之書。徐建極將殘存遊記稿本及大理石送給劉果。遊記手稿本從此下落不明。
徐霞客妾周氏所生之子李寄(徐李寄)輾轉得知曹駿甫所抄抄本已輾轉到宜興史夏隆處。徒步到宜興,拜訪史夏隆,得遊記最早抄本,依此補得《游太華山日記》、《游顏洞記》、《盤江考》三文。李寄(徐李寄)收集殘存的抄本以及「宜興曹駿甫稿本」再編輯成《徐霞客遊記》,稱為「李介立本」,被譽為「諸祖之本」。清初吳江人潘耒為《徐霞客遊記》作序。康熙四十八年(1709)楊名時從劉開南處得《徐霞客遊記》,康熙四十九年(1710年),楊名時從朋友處又得《遊記》另外抄本,進行互校,並重新抄錄一遍。《四庫全書》所收即「楊名時所重加編訂者也」。乾隆年間,江陰人陳泓又對《徐霞客遊記》李寄、楊名時等諸多版本進行校讎。陳泓還撰有《諸本異同考略》,對《徐霞客遊記》的版本流傳作了詳細的梳理。乾隆四十一年(1776),徐鎮根據「李介立本」將《徐霞客遊記》刊刻成書,正式出版。嘉慶十一年(1806),徐鎮以自己刊行的《徐霞客遊記》送給江陰人葉廷甲,葉氏見「朽蠹頗多」,嘉慶十三年(1808)葉廷甲重新刊行徐鎮所贈之《徐霞客遊記》,「訛者削改,朽者重鐫」。1928年丁文江主持編輯《徐霞客遊記》,用新式標點,附《旅遊路線圖》。1980年褚紹唐、吳應壽以季會明抄本和乾隆本為底本,參校新發現的「季夢良抄本」和「徐建極抄本」整理、校點,1991年再由褚紹唐重新編制的《徐霞客旅行路線圖集》。是目前研究徐霞客及其《遊記》最完善的本子。
年表
1607年,開始旅遊,母親為他製遠遊冠,遊歷太湖泛舟,登東西洞庭山,遊記缺失;
1609年,「歷齊、魯、燕、冀間,上泰岱,拜孔林,謁孟廟三遷故里,嶧山吊枯桐」,遊記缺失;
1613年,入浙,從曹娥江獨走寧波,渡海遊落迦山,遊記缺失。從3月30日開始是遊記第一卷,遊天台山,遊雁盪山。
1614年冬,遊金陵(南京),遊記缺失;
1616年,遊白岳、黃山、武夷山、九曲溪、杭州西湖;
1617年,第一位妻子病逝,沒有旅行;
1618年,再遊黃山,廬山;過波陽湖;年底續娶第二位妻子;
1619年,妻子生子,沒有旅行;
1620年,遊浙江仙遊九鯉湖,試錢塘江潮;
1621年—1622年,母病危,沒有旅行;
1623年,遊嵩山、華山、太和山(武當山),開始遊記第二卷;
1624年,陪母親遊荊溪、勾曲(在浙江),沒有遊記;
1625年- 1627年,母親去世,守孝,沒有旅行;
1628年,遊福建;
1629年,遊北京、天津薊縣盤山,遊記缺失;
1630年,再遊福建;
1631年,沒有旅行;
1632年,遊天台山、雁盪山,泛舟太湖;
1633年,北上遊五臺山、恆山;
1634年—1635年,長媳生長孫,次子娶妻,沒有旅行;
1636年—1640年,放舟赴浙江,從浙江旅行至江西、湖南、廣西、貴州、雲南,四年沒有回家,遊記中第三卷到第19卷都是這四年的遊記,每日都有記載,其中有部分散失,第20卷是他的詩文,其他人寫的序等。
1641年,回到家中病逝,時年54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