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唐書

  • 作者劉昫
  • 年代後晉
  • 分类正史
  • 备注三校
舊唐書

《舊唐書》,二十四史之一,共二百卷卷,包括《本紀》二十卷、《志》三十卷、《列傳》一百五十卷,原名《唐書》,宋祁、歐陽修等所編著《新唐書》問世後,纔改稱《舊唐書》,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(西元945年)。其史料來自一是實錄。二是唐人所修國史。

後晉高祖天福六年(西元941年),石敬瑭命修唐史,由當時的宰相趙瑩負責監修。他挑選文士,擬訂了完整而龐大的搜集資料和編寫工作的計劃。寫作是在唐國史的基礎上,利用當時所收集的晚唐史料加以綴補而成。兩年以後,趙瑩出任晉昌軍節度使,離史任,未竟其業。但是,編纂工作在張昭遠的具體主持下,仍然依計劃繼續進行。因此,史稱趙瑩「監修國史日,以唐代故事殘缺,署能者居職。纂補實錄及修正史二百卷行於時,瑩首有力焉」。到出帝開運二年(西元945年),全書修成,歷時僅四年多。此書雖署名後晉劉昫等撰,實應算是趙瑩主持編修。

《舊唐書》修成後的第二年,即西元946年,北方契丹即對後晉大舉進攻,造成了開封及河南州縣數百里內杳無人煙的慘狀,公私損失都很嚴重,史籍遭劫自也難免。因此修成的《舊唐書》,在保存史料方面,是有很大積極意義的。《舊唐書》的作者去唐不遠,有條件接觸到大量的唐代史料,所以能用短短的四年多時間修成這樣一部二百卷的大書。

原始文本來自中華文化網(中有四章來自中研院資料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