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鈺
薛居正五代史從永樂大典輯出,經武英殿刊行時改動,已失邵二雲稿本面目,此熟在人口者也。壬子九月,羣碧樓收得邵氏本一帙,檢一百三十一卷、一百五十卷後,觀款知校勘出孔葒谷手。以官本對勘,知稿本、官本大別有三:
一、正文經官本改易也。如十卷「犬羊猾夏」改「邊裔狡逞」,九十五卷「腥羶」改「契丹」,九十八卷「虜母」改「國母」,一百七卷「契丹犯闕」改「去汴」,一百二十卷「東夷」改「高麗」,一百三十七卷「種落賤類」改「生長邊地」、「亂華」改「闢地」、「殺胡林」改「殺虎林」之類,不可枚舉。其尤關考證者,「黑水靺鞨」下原作「俗皆辮髮,性凶悍」改為「俗尚質僕,性猛悍」,此皆館臣避忌太過,奮筆妄改使然。
一、正文之互有出入也。稿本無而官本有者,如二十一卷賀德倫傳全缺,六十三卷缺贊,六十七卷趙鳳傳缺兩節,淳于晏傳全缺,七十三卷聶嶼傳缺一節,七十七卷卷尾缺七十七字,八十七卷晉宗室贇傳全缺,九十三卷尹玉羽傳缺兩節,九十六卷孔崇弼傳缺三節,九十八卷張礪傳缺三節並缺贊,一百二十八卷裴羽傳全缺,此必邵氏一人搜采未全,經館臣復檢大典補入。稿本有而官本無者,如九十二卷崔居儉傳、九十六卷鄭元素傳二篇,崔傳係歐陽公五代史記本文,邵氏誤收,官本刪去是也;鄭傳則係官本脫去,此為薛史全篇佚文,大典已燬,賴此而存,可謂至寶。至九十八卷張礪傳,稿本復據冊府元龜補八十二字,官本不取。邵氏於大典所缺薛史,均采元龜補入,例見第一卷梁太祖紀下。官本刊彼舍此,殊未畫一。又九十一卷安重威傳、九十二卷裴皥傳,稿本下半均同歐陽史,官本則否。此必邵氏一時有未照處,經館臣復檢大典改正也。
一、卷數、考證及所采各書經官本刪削也。以一百四十三卷注大典卷一萬七千五十二三頁至四頁諸條揣之,意邵氏初稿并記大典頁數,定本方刪頁數而存卷數,此數條係刪除之未盡者。官本則於卷數及冊府元龜卷數全行刊去。考證異同語,稿本隨文列入,官本既另編考證,僅收十之五六,其餘則出他手,非邵氏原文。邵氏略仿裴松之三國志例,收史部、說部至七八十種之多,附注文下,以備參考。官本或采或刪,不甚明其去取之故。楊凝式及馬希範兩注則刪去將萬字,若邵氏所采五代通錄、東都事略、文苑英華、古今事類、楊文公談苑、儒林公議、石林燕語、厚德錄、張方平集、花蕊宮詞則全行刪去,失邵氏本意。
彭文勤注歐陽五代史記,蒐采富有,為史注佳本,實邵氏之引其端也。惟孔戶部校此書時,尚非據邵二雲原稿,故第一卷校語云「按語有脫」,凡兩見;二十五卷注「案新考舊」四字,顯有脫誤,孔校亦未校補。邵位西批四庫目云:「廠肆見鈔本,有讀易樓印記。」是邵氏稿本此本外尚有傳鈔,恨未之見以資訂補也。竭兩月之力,對讀卒業,撮陳大概如此。孝先比將有遼海之游,瀕發又出宋本班、范書借江安傅沅叔、保山吳偶能與余分校,通懷樂善,視流通古書之約,抑又過之。附志於後,用銘嘉貺。是年臘八,長洲章鈺。
(錄自章鈺過錄孔校本舊五代史題記)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