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疏]正義曰:此章五刑之屬三千.案舜命皋陶云:“汝作士,明于五刑。”又《禮記·服問》云:“罪多而刑五,喪多而服五。”以其服有親疏,罪有輕重也,故以名章。以前章有驕亂忿爭之事,言此罪惡必及刑辟,故此次之。
子曰:“五刑之屬三千,而罪莫大於不孝。五刑,謂墨、劓、剕、宮、大辟也。條有三千,而罪之大者,莫過不孝。要君者無上,君者,臣之稟命也,而敢要之,是無上也。非圣人者無法,圣人制作禮樂,而敢非之,是無法也。非孝者無親,善事父母為孝,而敢非之,是無親也。此大亂之道也。”言人有上三惡,豈唯不孝,乃是大亂之道。
[疏]子曰至道也。
○正義曰:五刑者,言刑名有五也。三千者,言所犯刑條有三千也。所犯雖異,其罪乃同,故言“之屬”以包之。就此三千條中,其不孝之罪尤大,故云“而罪莫大於不孝”也。凡為人子,當須遵承圣教,以孝事親,以忠事君。君命宜奉而行之,敢要之,是無心遵於上也。圣人垂范,當須法則,今乃非之,是無心法於圣人也。孝者百行之本,事親為先,今乃非之,是無心愛其親也。卉木無識,尚感君政;禽獸無禮,尚知戀親。況在人靈?而敢要君,不孝也。逆亂之道,此為大焉。故曰:此大亂之道也。
○注五刑至不孝。
○正義曰:云:“五刑,謂墨、劓、剕、宮、大辟也”者,此依魏注也。此五刑之名,皆《尚書·呂刑》文。孔安國云:“刻其顙而涅之曰墨刑。”顙,額也。謂刻額為瘡,以墨塞瘡孔,令變色也。墨一名黥。又云:“截鼻曰劓,刖足曰剕。”《釋言》云:“剕,刖也。”李巡曰:“斷足曰刖。”是也。又云:“宮,淫刑也。男子割勢,婦人幽閉,次死之刑。”以男子之陰名為勢,割去其勢與椓去其陰,事亦同也。婦人幽閉,閉於宮,使不得出也。又云:“大辟,死刑也。”案此五刑之名,見於經傳。唐虞以來,皆有之矣。未知上古起自何時。漢文帝始除肉刑,除墨、劓、剕耳、宮刑猶在。隋開皇之初,始除男子宮刑,婦人猶閉於宮。此五刑之名義。鄭注《周禮·司刑》引《書傳》曰:“決關梁、逾城郭而略盜者,其刑臏。男女不以義交者,其刑宮。觸易君命、革輿服制度、奸軌盜攘傷人者,其刑劓。非事而事之、出入不以道義而誦不詳之辭者,其刑墨。降畔寇賊、劫略奪攘矯虔者,其刑死。”案《說文》云:“臏,膝骨也。”刖臏謂斷其膝骨。此注不言“臏”而云“剕”者,據《呂刑》之文也。云“條有三千,而罪之大者莫過不孝”者,案《周禮》“司刑掌五刑之法,以麗萬民之罪。墨罪五百,劓罪五百,宮罪五百,剕罪五百,殺罪五百”,合二千五百。至周穆王,乃命呂侯入為司寇,令其訓暢夏禹贖刑,增輕削重,依夏之法,條有三千。則周三千之條,首自穆王始也。《呂刑》云:“墨罰之屬千,劓罰之屬千,剕罰之屬五百,宮罰之屬三百,大辟之罰其屬二百:五刑之屬三千。”言此三千條中,罪之大者,莫有過於不孝也。案舊注說及謝安、袁宏、王獻之、殷仲文等,皆以不孝之罪,圣人惡之,云在三千條外。此失經之意也。案上章云:“三者不除,雖日用三牲之養,猶為不孝。”此承上不孝之后,而云三千之罪莫大於不孝,是因其事而便言之,本無在外之意。案《檀弓》云:“子弒父,凡在官者,殺無赦。殺其人,壞其室,洿其宮而豬焉。”既云“學斷斯獄”,則明有條可斷也。何者?《易·序卦》稱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。自《屯》、《蒙》至《需》、《訟》,即爭訟之始也。故圣人法雷電以申威刑,所興其來遠矣。唐虞以上,《書傳》靡詳,舜命皋陶有五刑,五刑斯著。案《風俗通》曰:“《皋陶謨》,是虞時造也。及周穆王訓夏,里悝師魏,乃著《法經》六篇,而以盜賊為首。賊之大者,有惡逆焉,決斷不違時,凡赦不免;又有不孝之罪,并編十惡之條。前世不忘,后世為式。”而安、宏不孝之罪,不列三千之條中,今不取也。
○注君者至無上也。
○正義曰:此依孔傳也。案《晉語》云:“諸大夫迎悼公,公曰:‘孤始原不及此。孤之及此,天也。抑人之有元君,將稟命焉。’”明凡為臣下者,皆稟君教命,而敢要以從已,是有無上之心,故非孝子之行也。若臧武仲以防求為后於魯、晉舅犯及河授璧請亡之類是也。
○注圣人至法也。
○正義曰:此依孔傳也。圣人規模天下,法則兆民,敢有非毀之者,是無圣人之法也。
○注善事至親也。
○正義曰:孝為百行之本,敢有非毀之者,是無親愛之心也。
○注言人至之道。
○正義曰:言人不忠於君,不法於圣,不愛於親:此皆為不孝,乃是罪惡之極,故經以大亂結之也。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