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語・周語中
晉文公旣定襄王于郟、夾、 ○襄王後母惠后生叔帶、因翟人立爲王、襄王出奔鄭。晉文公納王、誅叔帶。郟、洛邑、王城之地。王勞去聲、之以地。王賞之以陽樊溫原欑茅之田。辭、不受。請隧焉。掘地通路曰隧。天子葬禮。王弗許、曰、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、開口便正大。規方千里、以爲甸服、規、畫也。甸服、畿內之地。以皆田賦之事、故謂之甸服。王城之外、四面皆五百里也。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、以備百姓兆民之用、以待不庭不虞之患。百姓、百官有世功者。不庭、不來朝之國也。不虞、意外之變也。 ○著以供、以備、以待等字、見先王有此許多費用。其餘甸服之外。以均分公侯伯子男、使各有寧宇、以順及天地、無逢其災害。寧、安也。宇、居也。亦使有供祭備用待患之資、所以能順天地、而無災害也。 ○著均分二字、見先王之土地亦有限。先王豈有賴焉。賴、利也。 ○一句結上起下。內官不過九御、外官不過九品、足以供給神祇而已、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、以亂百度。九御、卽九嬪。九品、卽九卿。嬪與卿主祭祀。厭、安也。縱、肆也。度、法也。 ○著不過足以而已豈敢等字、見先王並無一點奢用。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、以臨長掌、百姓、而輕重布之。隧爲死之服物、生字帶說。采章、采色文章也。輕重布、言貴賤有等。 ○亦唯是妙、始入正題也。上文許多說話、只要逼出亦唯是三字。王何異之有。葬禮外、王鮮有異。 ○只數語、說得隧字十分鄭重。下乃反覆寫其不許之意。今天降禍災于周室、謂叔帶之亂。余一人僅亦守府、僅守故府遺文、不能有爲。又不佞以勤叔父、不佞、不才也。勤、勞也。天子稱同姓諸侯、曰叔父。而班先王之大物、以賞私德、班、分也。大物、隧也。私德、指納王而言。其叔父實應平聲、且憎、以非余一人、余一人豈敢有愛也。應、受也。憎、惡也。愛、吝也。言汝雖受私賞、心中未嘗不憎惡之、以非余行賞之不當、余豈敢吝而弗與也。 ○反如此說轉來、婉妙。下則純是刀砍斧截之語。先民有言曰、先民、前人也。改玉改行。玉、佩玉。所以飾行步。君臣尊卑、各有其節、故曰改。 ○直貫至大物未可改句。叔父若能光裕大德、更平聲、姓改物、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、而縮取備物、以鎮撫百姓、余一人其流辟闢、於裔異、土、何辭之有與。更姓、易姓也。改物、改正朔、易服色也。創、造也。庸、用也。謂爲天子創造制度、自顯用于天下。縮、收也。備物、謂死生之服物采章。流、放也。辟、戮也。裔、遠也。 ○逆振一段、緊陗。若猶是姬姓也、未更姓。尚將列爲公侯、以復先王之職、未改物。大物其未可改也。不曰不可改、而曰未可改、冷雋。 ○直說出晉文請隧之非。叔父其茂昭明德、物將自至。物、隧也。 ○又逆振一筆、緊陗。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、以忝天下、其若先王與百姓何。何政令之爲也。私勞、卽私德。在襄王爲德、在晉文爲勞。大章、卽服物采章。忝、辱也。先王唯是服物采章、以臨長百姓、而余變易之、其如先王百姓何哉。旣無以對先王百姓、何政令之爲也。 ○直說出不許行隧之意。若不然、叔父有地而隧焉、余安能知之。若晉文自制爲隧、余安能禁止、不待請也。 ○仍用逆筆作收、章法愈緊。文公遂不敢請、受地而還。
通篇只是不爲天子、不得用隧意。卻妙在俱用逆筆振入、無一筆實寫不許。而不許之意、一步緊一步。自使重耳神色俱沮。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