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于襄陽書

《古文觀止》——吳楚材、吳調侯


韓愈

七月三日、將仕郎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、謹奉書尚書閤蛤、下。貞元十四年九月、以工部尚書于頔爲山南東道節度使。公書稱守國子四門博士、則當在十六年秋也。士之能享大名、顯當世者、莫不有先達之士、負天下之望者、爲之前焉。言下之人必如此、一扇。士之能垂休光、照後世者、亦莫不有後進之士、負天下之望者、爲之後焉。言上之人必如此、一扇。莫爲之前、雖美而不彰。翻前扇。莫爲之後、雖盛而不傳。翻後扇。是二人者、未始不相須也。後先有待。然而千百載乃一相遇焉。上下難逢。豈上之人無可援、下之人無可推退平聲、歟。援、猶干也。推、求而進之也。何其相須之殷、而相遇之疎也。上下之閒、是必有故。其故在下之人、負其能不肯諂其上。下不肯援。上之人、負其位不肯顧其下。上不肯推。故高材多戚戚之窮、不能享大名、顯當世。盛位無赫赫之光。不能垂休光、照後世。是二人者之所爲皆過也。負能負位、各有其咎。 ○一句斷定。未嘗干之、不可謂上無其人。非無可援。未嘗求之、不可謂下無其人。非無可推。 ○自起至此、只是相須殷而相遇疎、一句話、却作許多曲折。愈之誦此言久矣、未嘗敢以聞於人。言己平日誦此言已熟、終未嘗輕以告人。 ○承上起下。側聞閤下方入襄陽。抱不世之才、特立而獨行、道方而事實。卷舒不隨乎時、文武唯其所用。豈愈所謂其人哉。上有其人。抑未聞後進之士、有遇知於左右、獲禮於門下者。莫爲之後。豈求之而未得邪。將志存乎立功、而事專乎報主、雖遇其人、未暇禮邪。何其宜聞而久不聞也。問得委婉、疑得風刺。愈雖不材、方入自己。其自處不敢後於恆人。以其人自處。閤下將求之而未得歟。古人有言、請自隗韋、始。國策、燕昭王收破燕后卽位、卑身厚幣以招賢者、將欲報讎、往見郭隗先生。對曰、今王欲致士、先從隗始。隗且見事、況賢于隗者乎。豈遠千里哉。 ○橫插一句、有情更有力。愈今者惟朝夕芻米僕賃任、之資是急、不過費閤下一朝之享而足也。應求之未得。如曰吾志存乎立功、而事專乎報主。雖遇其人、未暇禮焉。則非愈之所敢知也。應吾志未暇。後半截議論、皆是設爲疑詞以自道達、首尾回顧、聯絡精神。世之齪齪錯、者、旣不足以語去聲、之。齪齪、急促局狹貌。磊落奇偉之人、又不能聽焉。則信乎命之窮也。一結悲涼慷慨、淋漓盡致。謹獻舊所爲文一十八首、如賜覽觀、亦足知其志之所存。可旣文以見志。愈恐懼再拜。

前半幅只是泛論、下半幅方入正文。前半凡作六轉、筆如弄丸、無一字一意板實。後半又作九轉、極其悽愴、堪爲動色。通篇措詞立意、不亢不卑、文情絕妙。
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