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安石
襃褒。禪山亦謂之華山。唐浮圖慧褒浮圖,僧也。始舍於其址,而卒葬之,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。今所謂慧空禪院者,褒之廬冢也。敍出所由名。距其院東五里,所謂華山洞者,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。通篇借遊華山洞發揮,故先點出洞名。距洞百餘步,有碑仆道,伏篇末案。其文漫滅,獨其爲文猶可識,曰「花山」。今言「華」如「華實」之「華」者,蓋音謬也。閒文生趣。
其下平曠,有泉側出,而記遊者甚眾,所謂「前洞」也。點前洞。是賓。由山以上五六裡,有穴窈然,入之甚寒,問其深,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,謂之「後洞」。點出後洞。是主。予與四人擁火以入,入之愈深,其進愈難,而其見愈奇。隱下正旨在內。有怠而欲出者,曰:「不出,火且盡。」遂與之俱出。已上敍遊事,筆筆伏後議論。蓋予所至,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,然視其左右,來而記之者已少。蓋其又深,則其至又加少矣。藉此以喻學之深造。方是時,予之力尚足以入,火尚足以明也。頓宕。既其出,則或咎其欲出者,而予亦悔其隨之,而不得極乎遊之樂也。歸結在此一句。
於是予有歎焉。古人之觀於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蟲魚、鳥獸,往往有得,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。文情開拓。夫夷以近,則遊者眾;應「前洞」。險以遠,則至者少。應「後洞」。而世之奇偉、瑰怪、非常之觀,常在於險遠,而人之所罕至焉,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。接入主意。有志矣,不隨以止也,然力不足者,亦不能至也。翻跌盡致,亦以曲折遞下。有志與力,而又不隨以怠,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,亦不能至也。挽上「擁火」句。然力足以至焉,於人爲可譏,應「咎其欲出」句。而在己爲有悔。應「侮其隨之」句。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無悔矣,其孰能譏之乎?此予之所得也。無悔與譏,便是有得,真論學名言。○一路俱是論遊,按之卻俱是論學。古人詣力到時,頭頭是道。川上山梁,同一趣也。
予於仆碑,應篇首。又有悲夫古書之不存,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,何可勝道也哉!無限感慨。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。直至此,方點明學者。記意寓體,收拾已盡。
四人者:廬陵蕭君圭君玉,長樂王回深父,予弟安國平父、安上純父。點四人結。
借遊華山洞,發揮學道。或敍事,或詮解,或摹寫,或道故,意之所至,筆亦隨之。逸興滿眼,餘音不絕。可謂極文章之樂。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