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說

《古文觀止》——吳楚材、吳調侯


韓愈

古之學者必有師。師者、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。說得師道如此鄭重。一篇大綱領、具見于此。人非生而知之者、孰能無惑。惑而不從師、其爲惑也、終不解矣。緊承解惑說、下承傳道說。生乎吾前、其聞道也、固先乎吾、吾從而師之。生乎吾後、其聞道也、亦先乎吾、吾從而師之。吾師道也、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。是故無貴無賤、無長無少、道之所存、師之所存也。道在卽師在、是絕世議論。嗟乎、師道之不傳也久矣、欲人之無惑也難矣。忽作慨歎、若承若起、佳甚。古之聖人、其出人也遠矣。猶且從師而問焉。今之衆人、其下聖人也亦遠矣、而恥學於師。是故聖益聖、古人。愚益愚。今人。聖人之所以爲聖、愚人之所以爲愚、其皆出於此乎。此是高一等說話、翻前面人非生知之說。愛其子、擇師而教之。於其身也、則恥師焉、惑矣。彼童子之師、授之書、而習其句讀豆、者也。非吾所謂傳其道、解其惑者也。句讀之不知、惑之不解、或師焉、或不否、焉。小學而大遺、吾未見其明也。童子句讀之不知、則爲之擇師。其身惑之不解、則不擇師。是學其小、而遺忘其大者、可謂不明也。 ○此就尋常話頭、從容體出至情、其理明、其辭切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、不恥相師。士大夫之族、曰師曰弟子云者、則羣聚而笑之。問之、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、道相似也、有長有少矣。位卑則足羞、官盛則近諛。有貴有賤矣。嗚呼、師道之不復可知矣。可爲長太息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、君子不齒。齒、列也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、其可怪也歟。此與前論聖人且從師同意。前以至貴者形今人之不從師、此以至賤者形今人之不從師。反覆劇論、意甚切至。聖人無常師、孔子師郯談、子、萇長、弘、師襄、老聃。耽、郯子之徒、省句。其賢不及孔子。孔子詢官名于郯子、訪樂于萇弘、學琴于師襄、問禮于老聃。孔子曰、三人行、則必有我師。借孔子作證、取前聖人從師意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、師不必賢於弟子。聞道有先後、術業有專攻、如是而已。收前吾師道意、完足。李氏子蟠、年十七、蟠、貞元十九年進士。好古文、六藝經傳、皆通習之。不拘於時、學於余。異于今人。余嘉其能行古道、不異于古人。作師說以貽之。

通篇只是吾師道也一句。言觸處皆師、無論長幼貴賤、惟人自擇。因借時人不肯從師、歷引童子、巫醫、孔子喻之。總是欲李氏子能自得師、不必謂公慨然以師道自任、而作此以倡後學也。
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