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風・秦風

《詩經集傳》——朱熹

朱熹雲:秦,國名,其地在《禹貢》雍州之域,近鳥鼠山。初,伯益佐禹治水有功,賜姓嬴氏。其後中潏居西戎,以保西垂。六世孫大駱生成及非子。非子事周孝王,養馬於汧、渭之間,馬大繁息,孝王封為附庸而邑之秦。至宣王時,犬戎滅成之族。宣王遂命非子曾孫秦仲為大夫誅西戎,不克,見殺。及幽王為西戎、犬戎所殺,平王東遷,秦仲孫襄公以兵送之。王封襄公為諸侯,曰:「能逐犬戎,即有岐、豐之地。」襄公遂有周西都畿內八百里之地。至玄孫德公又徙於雍。秦,即今之秦州。雍,今京兆府興平縣是也。

車鄰

《詩序》:《車鄰》,美秦仲也。秦仲始大,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焉。

有車鄰鄰,有馬白顛。未見君子,寺人之令。[壹]

阪有漆,隰有慄。既見君子,並坐鼓瑟。今者不樂,逝者其耋。[貳]

阪有桑,隰有楊。既見君子,並坐鼓簧。今者不樂,逝者其亡。[叄]

[壹]賦也。鄰鄰,眾車之聲。白顛,額有白毛,今謂之的顙。君子,指秦君。寺人,內小臣也。令,使也。〇是時秦君始有車馬及此寺人之官。將見者,必先使寺人通之,故國人創見而誇美之也。

[貳]興也。八十曰耋。〇阪則有漆矣,隰則有慄矣,既見君子,則並坐、鼓瑟矣。失今不樂,則逝者其耋矣。

[叄]興也。簧,笙中金葉,吹笙則鼓動之以出聲者也。

駟驖

《詩序》:《駟驖》,美襄公也。始命有田狩之事,園囿之樂焉。

駟驖孔阜,六轡在手。[壹] 公之媚子,從公於狩。

奉時辰牡,辰牡孔碩。公曰左之,舍拔則獲。[貳]

遊於北園,四馬既閒。輶車鸞鑣,載獫歇驕。[叄]

[壹]賦也。駟驖,四馬皆黑色如鐵也。孔,甚也。阜,肥大也。六轡者,兩服兩驂各兩轡,而驂馬兩轡納之於觖,故惟六轡在手也。媚子,所親愛之人也。此亦前篇之意也。

[貳]賦也。時,是。辰,時也。牡,獸之牡者也。辰牡者,冬獻狼,夏獻麋,春獻鹿豕之類。奉之者,虞人翼以待射也。碩,肥大也。公曰左之者,命御者使左其車,以射獸之左也。蓋射必中其左乃為中殺。五御所謂逐禽左者,為是故也。拔,矢括也。曰左之而舍拔無不獲者,言獸之多,而射御之善也。

[叄]賦也。田事已畢,故遊於北園。閒,調習也。輶,輕也。鸞,鈴也,效鸞鳥之聲。鑣,馬銜也。驅逆之車,置鸞於馬御之兩旁,乘車則鸞在衡,和在軾也。獫、歇驕,皆田犬名。長喙曰獫,短喙曰歇驕。以車載犬,蓋以休其足力也。韓愈《畫記》有「騎擁田犬者」,亦此類。

小戎

《詩序》:《小戎》,美襄公也。備其兵甲,以討西戎。西戎方強,而征伐不休,國人則矜其車甲,婦人能閔其君子焉。

小戎俴收,五楘梁輈。遊環脅驅,陰靷鋈續, 文茵暢轂,駕我騏馵。言念君子,溫其如玉。在其板屋,亂我心曲。[壹]

四牡孔阜,六轡在手, 騏駵是中,騧驪是驂, 龍盾之合,鋈以觼軜。言念君子,溫其在邑。方何為期?胡然我念之。[貳]

俴駟孔群,厹矛鋈錞。蒙伐有苑,虎韔鏤膺, 交韔二弓,竹閉緄縢。言念君子,載寢載興。厭厭良人,秩秩德音。[叄]

[壹]賦也。小戎,兵車也。俴,淺也。收,軫也,謂車前後兩端橫木,所以收斂所載者也。凡車之制,廣皆六尺六寸。其平地任載者為大車,則軫深八尺。兵車則軫深四尺四寸,故曰「小戎俴收」也。五,五束也。楘,歷錄然文章之貌也。梁輈,從前軫以前稍曲而上,至衡則向下鉤之,衡橫於輈下,而輈形穹隆上曲如屋之樑,又以皮革五處束之,其文章歷錄然也。遊環,靷環也,以皮為環,當兩服馬之背上,遊移前卻無定處,引兩驂馬之外轡,貫其中而執之,所以制驂馬,使不得外出。《左傳》曰:「如驂之有靳。」是也。脅驅,亦以皮為之,前繫於衡之兩端,後繫於軫之兩端,當服馬脅之外,所以驅驂馬,使不得內入也。陰,掩軌也。軌在軾前而以板橫側掩之,以其陰映此軌,故謂之陰也。靷,以皮二條前系驂馬之頸,後系陰版之上也。鋈續,陰板之上有續靷之處,消白金沃灌其環以為飾也。蓋車衡之長六尺六寸,止容二服,驂馬之頭不當于衡,故別為二靷以引車,亦謂之靳。《左傳》曰:「兩靷將絕」是也。文茵、車中所坐虎皮褥也。暢,長也。轂者,車輪之中,外持輻,內受軸者也。大車之轂一尺有半,兵車之轂長三尺二寸,故兵車曰暢轂。騏,騏文也。馬左足白曰馵。君子,婦人目其夫也。溫其如玉,美之之詞也。板屋者,西戎之俗,以板為屋。心曲,心中委曲之處也。〇西戎者,秦之臣子所與不共戴天之仇也。襄公上承天子之命,率其國人往而徵之,故其從役者之家人先誇車甲之盛如此,而後及其私情。蓋以義興師,則雖婦人亦知勇於赴敵,而無所怨矣。

[貳]賦也。赤馬黑鬣曰駵。中,兩服馬也。黃馬黑喙曰騧。驪,黑色也。盾,幹也。畫龍於盾,合而載之,以為車上之衛。必載二者,備破毀也。觼,環之有舌者。軜,驂內轡也,置觼於軾前以系軜,故謂之觼軜,亦消沃白金以為飾也。邑,西鄙之邑也。方,將也。將以何時為歸期乎?何為使我思念之極也!

[叄]賦也。俴駟,四馬皆以淺薄之金為甲,欲其輕而易於馬之旋習也。孔,甚。群,和也。厹矛,三隅矛也。鋈錞,以白金沃矛之下端平底者也。蒙,雜也。伐,中幹也,盾之別名。苑,文貌,畫雜羽之文於盾上也。虎韔,以虎皮為弓室也。鏤膺,鏤金以飾馬當胸帶也。交韔,交二弓於韔中,謂顛倒安置之。必二弓,以備壞也。閉,弓檠也。《儀禮》作「䪐」。緄,繩。縢,約也。以竹為閉,而以繩約之於弛弓之裡,檠弓體使正也。載寢載興,言思之深而起居不寧也。厭厭,安也。秩秩,有序也。

蒹葭

《詩序》:《蒹葭》,刺襄公也。未能用周禮,將無以固其國焉。

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從之,道阻且長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央。[壹]

蒹葭悽悽,白露未晞。所謂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從之,道阻且躋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坻。[貳]

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謂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從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沚。[叄]

[壹]賦也。蒹,似萑而細,高數尺,又謂之薕。葭,蘆也。蒹葭未敗,而露始為霜,秋水時至,百川灌河之時也。伊人,猶言彼人也。一方,彼一方也。溯洄,逆流而上也。溯游,順流而下也。宛然,坐見貌。在水之中央,言近而不可至也。〇言秋水方盛之時,所謂彼人者,乃在水之一方。上下求之,而皆不可得。然不知其何所指也。

[貳]賦也。悽悽,猶蒼蒼也。晞,乾也。湄,水草之交也。躋,升也。言難至也。小渚曰坻。

[叄]賦也。采采,言其盛而可採也。已,止也。右,不相直而出其右也。小渚曰沚。

終南

《詩序》:《終南》,戒襄公也。能取周地,始為諸侯,受顯服,大夫美之,故作是詩以戒勸之。

終南何有?有條有梅。君子至止,錦衣狐裘。顏如渥丹,其君也哉![壹]

終南何有?有紀有堂。君子至止,黻衣繡裳。佩玉將將,壽考不忘。[貳]

[壹]興也。終南,山名,在今京兆府南。條,山楸也,皮葉白,色亦白,材理好,宜為車板。君子,指其君也。至止,至終南之下也。錦衣狐裘,諸侯之服也。《玉藻》曰:「君衣狐白裘,錦衣以裼之。」渥,漬也。其君也哉,言容貌衣服稱其為君也。此秦人美其君之詞,亦《車鄰》、《駟驖》之意也。

[貳]興也。紀,山之廉角也。堂,山之寬平處也。黻之狀亞,兩己相戾也。繡,刺繡也。將將,佩玉聲也。壽考不忘者,欲其居此位,服此服,長久而安寧也。

黃鳥

《詩序》:《黃鳥》,哀三良也。國人刺穆公以人從死,而作是詩也。

交交黃鳥,止於棘。誰從穆公?子車奄息。維此奄息,百夫之特。臨其穴,惴惴其慄! 彼蒼者天,殲我良人! 如可贖兮,人百其身。[壹]

交交黃鳥,止於桑。誰從穆公?子車仲行。維此仲行,百夫之防。臨其穴,惴惴其慄! 彼蒼者天,殲我良人! 如可贖兮,人百其身。[貳]

交交黃鳥,止於楚。誰從穆公?子車鍼虎。維此鍼虎,百夫之御。臨其穴,惴惴其慄! 彼蒼者天,殲我良人! 如可贖兮,人百其身。[叄]

朱熹雲:《春秋傳》曰:「君子曰:『秦穆之不為盟主也宜哉!死而棄民。先王違世,猶詒之法,而況奪之善人乎?今縱無法以遺後嗣,而又收其良以死,難以在上矣。』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復東征也。」愚按:穆公於此,其罪不可逃矣!但或以為穆公遺命如此,而三子自殺以從之,則三子亦不得為無罪。今觀臨穴惴慄之言,則是康公從父之亂命,迫而納之於壙,其罪有所歸矣。又按《史記》:秦武公卒,初以人從死,死者六十六人。至穆公遂用百七十七人,而三良與焉。蓋其初特出於戎翟之俗,而無明王賢伯以討其罪,於是習以為常,則雖以穆公之賢而不免。論其事者,亦徒閔三良之不幸,而嘆秦之衰,至於王政不綱,諸侯擅命,殺人不忌至於如此,則莫知其為非也。嗚呼,俗之敝也久矣!其後始皇之葬,後宮皆令從死,工匠生閉墓中,尚何怪哉!

[壹]興也。交交,飛而往來之貌。從穆公,從死也。子車,氏。奄息,名。特,傑出之稱。穴,壙也。惴惴,懼貌。慄,懼。殲,盡。良,善。贖,貿也。〇秦穆公卒,以子車氏之三子為殉,皆秦之良也。國人哀之,為之賦《黃鳥》,事見《春秋傳》。即此詩也。言交交黃鳥則止於棘矣,誰從穆公,則子車奄息也。蓋以所見起興也。臨穴而惴慄,蓋生納之壙中也。三子皆國之良,而一旦殺之。若可貿以它人,則人皆願百其身以易之矣。

[貳]興也。防,當也。言一人可當百夫也。

[叄]興也。御,猶當也。

晨風

《詩序》:《晨風》,刺康公也。忘穆公之業,始棄其賢臣焉。

鴥彼晨風,鬱彼北林。未見君子,憂心欽欽。如何如何,忘我實多。[壹]

山有苞櫟,隰有六駁。未見君子,憂心靡樂。如何如何,忘我實多。[貳]

山有苞棣,隰有樹檖。未見君子,憂心如醉。如何如何,忘我實多。[叄]

[壹]興也。鴥,疾飛貌。晨風,鸇也。鬱,茂盛貌。君子,指其夫也。欽欽,憂而不忘之貌。〇婦人以夫不在,而言鴥彼晨風,則歸於鬱然之北林矣。故我未見君子,而憂心欽欽也。彼君子者,如之何而忘我之多乎?此與《扊扅之歌》同意,蓋秦俗也。

[貳]興也。駁,梓榆也,其皮青白如駁。〇山則有苞櫟矣,隰則有六駁矣,未見君子則憂心靡樂矣。靡樂則憂之甚也。

[叄]興也。棣,唐棣也。檖,赤羅也,實似梨而小,酢可食。如醉,則憂又甚矣。

無衣

《詩序》:《無衣》,刺用兵也。秦人刺其君好攻戰,亟用兵,而不與民同欲焉。

豈曰無衣!與子同袍。王於興師,修我戈矛, 與子同仇。[壹]

豈曰無衣!與子同澤。王於興師,修我矛戟, 與子偕作。[貳]

豈曰無衣!與子同裳。王於興師,修我甲兵, 與子偕行。[叄]

朱熹雲:秦人之俗,大抵尚氣概,先勇力,忘生輕死,故其見於《詩》如此。然本其初而論之,岐、豐之地,文王用之以興《二南》之化,如彼其忠且厚也。秦人用之未幾,而一變其俗至於如此,則已悍然有招八州而朝同列之氣矣。何哉?雍州土厚水深,其民厚重質直,無鄭、衛驕惰浮靡之習。以善導之,則易以興起而篤於仁義;以猛驅之,則其強毅果敢之資,亦足以強兵力農,而成富強之業,非山東諸國所及也。嗚呼!後世欲為定都立國之計者,誠不可不監乎此。而凡為國者,其於導民之路,尤不可以不審其所之也。

[壹]賦也。袍,襺也。戈,長六尺六寸。矛,長二丈。王於興師,以天子之命而興師也。〇秦俗強悍,樂於戰鬥,故其人平居而相謂曰:豈以子之無衣,而與子同袍乎!蓋以王於興師,則將修我戈矛,而與子同仇也。其歡愛之心,足以相死如此。蘇氏曰:「秦本週地,故其民猶思周之盛時而稱先王焉。」或曰興也,取「與子同」三字為義。後章放此。

[貳]賦也。澤,裡衣也,以其親膚,近於垢澤,故謂之澤。戟,車戟也,長丈六尺。

[叄]賦也。行,往也。

渭陽

《詩序》:《渭陽》,康公念母也。康公之母,晉獻公之女。文公遭麗姬之難,未反而秦姬卒。穆公納文公。康公時為太子,贈送文公於渭之陽,念母之不見也,我見舅氏,如母存焉。及其即位,思而作是詩也。

我送舅氏,曰至渭陽。何以贈之?路車乘黃。[壹]

我送舅氏,悠悠我思。何以贈之?瓊瑰玉佩。[貳]

朱熹雲:按《春秋傳》:晉獻公烝於齊姜,生秦穆夫人、太子申生。娶大戎胡姬,生重耳。小戎子生夷吾。驪姬生奚齊,其娣生卓子。驪姬譖申生,申生自殺。又譖二公子,二公子皆出奔。獻公卒,奚齊、卓子繼立,皆為大夫裡克所弒。秦穆公納夷吾,是為惠公。卒,子圉立,是為懷公。立之明年,秦穆公又召重耳而納之,是為文公。王氏曰:「至渭陽者,送之遠也。悠悠我思者,思之長也。路車乘黃、瓊瑰玉佩者,贈之厚也。」廣漢張氏曰:「康公為太子,送舅氏而念母之不見,是固良心也。而卒不能自克於令狐之役,怨欲害乎良心也。使康公知循是心,養其端而充之,則怨欲可消矣。」

[壹]賦也。舅氏,秦康公之舅,晉公子重耳也,出亡在外,穆公召而納之。時康公為太子,送之渭陽而作此詩。渭,水名。秦時都雍,至渭陽者,蓋東行送之於咸陽之地也。路車,諸侯之車也。乘黃,四馬皆黃也。

[貳]賦也。悠悠,長也。《序》以為時康公之母穆姬已卒,故康公送其舅而念母之不見也。或曰穆姬之卒不可考,此但別其舅而懷思耳。瓊瑰,石而次玉。

權輿

《詩序》:《權輿》,刺康公也。忘先君之舊臣與賢者,有始而無終也。

於,我乎! 夏屋渠渠,今也每食無餘。于嗟乎!不承權輿![壹]

於,我乎! 每食四簋,今也每食不飽。于嗟乎!不承權輿![貳]

朱熹雲:漢楚元王敬禮申公、白公、穆生。穆生不嗜酒,元王每置酒,嘗為穆生設醴。及王戊即位,常設,後忘設焉。穆生退曰:「可以逝矣!醴酒不設,王之意怠。不去,楚人將鉗我於市。」遂稱疾。申公、白公強起之曰:「獨不念先王之德歟?今王一旦失小禮,何足至此!」穆生曰:「先王之所以禮吾三人者,為道之存故也。今而忽之,是忘道也。忘道之人,胡可與久處?豈為區區之禮哉!」遂謝病去。亦此詩之意也。

[壹]賦也。夏,大也。渠渠,深廣貌。承,繼也。權輿,始也。〇此言其君始有渠渠之夏屋以待賢者,而其後禮意浸衰,供億浸薄,至於賢者每食而無餘,於是嘆之,言不能繼其始也。

[貳]賦也。簋,瓦器,容鬥二勝。方曰簠,圓曰簋。簠盛稻粱,簋盛黍稷。四簋,禮食之盛也。
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