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頌

《詩經集傳》——朱熹

清廟

《詩序》:《清廟》,祀文王也。周公既成洛邑,朝諸侯,率以祀文王焉。

於穆清廟,肅雍顯相。濟濟多士,秉文之德。對越在天,駿奔走在廟。不顯不承,無射於人斯。[壹]

朱熹雲:《書》稱「王在新邑,烝祭歲,文王騂牛一,武王騂牛一」。實周公攝政之七年,而此其升歌之辭也。《書大傳》曰:「周公升歌清廟,苟在廟中嘗見文王者,愀然如復見文王焉。」《樂記》曰:「《清廟》之瑟,朱弦而疏越,壹倡而三嘆,有遺音者矣。」鄭氏曰:「朱弦,練朱弦,練則聲濁。越,瑟底孔也,疏之使聲遲也。唱,發歌句也。三嘆,三人從嘆之耳。」漢因《秦樂》,幹豆上,奏登歌,獨上歌不以管絃亂人聲。欲在位者遍聞之,猶古《清廟》之歌也。

[壹]《周頌》多不叶韻,未詳其說。〇賦也。於,嘆辭。穆,深遠也。清,清靜也。肅,敬。雍,和。顯,明。相,助也。謂助祭之公卿諸侯也。濟濟,眾也。多士,與祭執事之人也。越,於也。駿,大而疾也。承,尊奉也。斯,語辭。〇此周公既成洛邑而朝諸侯,因率之以祀文王之樂歌。言於穆哉,此清靜之廟,其助祭之公侯,皆敬且和,而其執事之人,又無不執行文王之德,既對越其在天之神,而又駿奔走其在廟之主。如此則是文王之德豈不顯乎!豈不承乎!信乎其無有厭斁於人也。

維天之命

《詩序》:《維天之命》,大平告文王也。

維天之命,於穆不已。於乎不顯,文王之德之純![壹] 假以溢我,我其收之。駿惠我文王,曾孫篤之。[貳]

[壹]賦也。天命,即天道也。不已,言無窮也。純,不雜也。〇此亦祭文王之詩。言天道無窮,而文王之德純一不雜,與天無間,以贊文王之德之盛也。子思子曰:「維天之命,於穆不已,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。於乎不顯,文王之德之純,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,純亦不已。」程子曰:「天道不已,文王純於天道亦不已。純則無二無雜,不已則無間斷先後。」

[貳]「何」之為「假」,聲之轉也。「恤」之為「溢」,字之訛也。收,受。駿,大。惠,順也。曾孫,后王也。篤,厚也。〇言文王之神將何以恤我乎?有則我當受之,以大順文王之道,后王又當篤厚之而不忘也。

維清

《詩序》:《維清》,奏象舞也。

維清緝熙,文王之典。肇禋,迄用有成。維周之禎。[壹]

[壹]賦也。清,清明也。緝,續。熙,明。肇,始。禋,祀。迄,至也。〇此亦祭文王之詩。言所當清明而緝熙者,文王之典也。故自始祀至今有成,實惟周之禎祥也。然此詩疑有闕文焉。

烈文

《詩序》:《烈文》,成王即政,諸侯助祭也。

烈文闢公,錫茲祉福。惠我無疆,子孫保之。[壹] 無封靡於爾邦,維王其崇之。念茲戎功,繼序其皇之。[貳] 無競維人,四方其訓之。不顯維德,百辟其刑之。於乎,前王不忘![叄]

朱熹雲:此篇以公、疆兩韻相葉,未審當從何讀,意亦可互用也。

[壹]賦也。烈,光也。闢公,諸侯也。〇此祭於宗廟,而獻助祭諸侯之樂歌。言諸侯助祭,使我獲福,則是諸侯錫此祉福,而惠我以無疆,使我子孫保之也。

[貳]封靡之義未詳。或曰:封,專利以自封殖也。靡,汰侈也。崇,尊尚也。戎,大。皇,大也。〇言汝能無封靡於爾邦,則王當尊汝。又念汝有此助祭錫福之大功,則使汝之子孫繼序而益大之也。

[叄]又言莫強於人,莫顯於德。先王之德所以人不能忘者,用此道也。此戒飭而勸勉之也。《中庸》引「不顯惟德,百辟其刑之」,而曰:「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。」《大學》引「於乎,前王不忘」,而曰:「君子賢其賢,而親其親。小人樂其樂,而利其利。此以沒世不忘也。」

天作

《詩序》:《天作》,祀先王先公也。

天作高山,大王荒之。彼作矣,文王康之。[壹] 彼徂矣,岐有夷之行, 子孫保之![貳]

[壹]沈括曰:《後漢書西南夷傳》作「彼岨者岐」。今按,彼書「岨」但作「徂」,而引《韓詩薛君章句》亦但訓為「往」。獨「矣」字正作「者」,如沈氏說。然其注末復雲岐雖阻僻,則似又有「岨」意。韓子亦云「彼岐有岨」,疑或別有所據。故今從之,而定讀「岐」字絕句。

[貳]賦也。高山,謂岐山也。荒,治。康,安也。岨,險僻之意也。夷,平。行,路也。〇此祭大王之詩。言天作岐山,而大王始治之。大王既作,而文王又安之。於是彼險僻之岐山,人歸者從,而有平易之道路,子孫當世世保守而不失也。

昊天有成命

《詩序》:《昊天有成命》,郊祀天地也。

昊天有成命,二後受之。成王不敢康,夙夜基命宥密。於緝熙,單厥心, 肆其靖之。[壹]

朱熹雲:此康王以後之詩。

[壹]賦也。二後,文武也。成王名誦,武王之子也。基,積累於下,以承藉乎上者也。宥,宏深也。密,靜密也。於,嘆詞。靖,安也。〇此詩多道成王之德,疑祀成王之詩也。言天祚周以天下,既有定命,而文武受之矣。成王繼之,又能不敢康寧,而其夙夜積德以承藉天命者,又宏深而靜密。是能繼續光明文武之業,而盡其心,故今能安靜天下,而保其所受之命也。《國語》叔向引此詩而言曰:「是道成王之德也。成王能明文昭,定武烈者也。」以此證之,則其為祀成王之詩無疑矣。

我將

《詩序》:《我將》,祀文王於明堂也。

我將我享, 維羊維牛,維天其右之。[壹] 儀式刑文王之典,日靖四方。伊嘏文王,既右饗之。[貳] 我其夙夜,畏天之威, 於時保之。[叄]

朱熹雲:程子曰:「萬物本乎天,人本乎祖,故冬至祭天,而以祖配之,以冬至氣之始也。萬物成形於帝,而人成形於父,故季秋享帝,而以父配之,以季秋成物之時也。」陳氏曰:「古者祭天於圜丘,掃地而行事,器用陶匏,牡用犢。其禮極簡。聖人之意以為未足以盡其意之委曲,故於季秋之月有大享之禮焉。天,即帝也。郊而曰天,所以尊之也,故以後稷配焉。后稷遠矣,配稷於郊,亦以尊稷也。明堂而曰帝,所以親之也,以文王配焉。文王親也,配文王於明堂,亦以親文王也。尊尊而親親,周道備矣。然則郊者古禮,而明堂者周制也。周公以義起之也。」東萊呂氏曰:「於天,維庶其饗之,不敢加一辭焉。於文王,則言儀式其典,日靖四方。天不待贊,法文王所以法天也。卒章惟言畏天之威,而不及文王者,統於尊也。畏天所以畏文王也,天與文王一也。」

[壹]賦也。將,奉,享,獻。右,尊也。神坐東向,在饌之右,所以尊之也。〇此宗祀文王於明堂,以配上帝之樂歌。言奉其牛羊以享上帝,而曰天庶其降而在此牛羊之右乎,蓋不敢必也。

[貳]儀、式、刑,皆法也。嘏,錫福也。〇言我儀式刑文王之典以靖天下,則此能錫福之文王既降而在此之右,以享我祭。若有以見其必然矣。

[叄]又言天與文王既皆右享我矣,則我其敢不夙夜畏天之威,以保天與文王所以降鑑之意乎?

時邁

《詩序》:《時邁》,巡守告祭柴望也。

時邁其邦,昊天其子之,[壹] 實右序有周。薄言震之,莫不震疊。懷柔百神,及河喬嶽。允王維後![貳] 明昭有周,式序在位。載戢干戈,載櫜弓矢。我求懿德,肆於時夏。允王保之。[叄]

朱熹雲:《春秋傳》曰:昔武王克商,作頌曰「載戢干戈」。而《外傳》又以為周文王之頌。則此詩乃武王之世周公所作也。《外傳》又曰:「金奏肆夏、繁遏、渠,天子以饗元侯也。」韋昭注云:「肆夏一名樊,韶夏一名遏,納夏一名渠,即周禮九夏之三也。」呂叔玉雲:「肆夏,時邁也。繁遏,執競也。渠,思文也。」

[壹]賦也。邁,行也。邦,諸侯之國也。周制,十有二年王巡守殷國,柴望祭告,諸侯畢朝。〇此巡守而朝會祭告之樂歌也。言我之以時巡行諸侯也,天其子我乎哉?蓋不敢必也。

[貳]右,尊。序,次。震,動。疊,懼。懷,來。柔,安。允,信也。〇既而曰天實右序有周矣,是以使我薄言震之,而四方諸侯莫不震懼。又能懷柔百神,以至於河之深廣,嶽之崇高,而莫不感格。則是信乎周王之為天下君矣。

[叄]戢,聚。櫜,韜。肆,陳也。夏,中國也。〇又言明昭乎我周也,既以慶讓黜陟之典,式序在位之諸侯,又收斂其干戈弓矢,而益求懿美之德,以布陳於中國,則信乎王之能保天命也。或曰:此詩即所謂《肆夏》,以其有「肆於時夏」之語而命之也。

執競

《詩序》:《執競》,祀武王也。

執競武王,無競維烈。不顯成康,上帝是皇。[壹] 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 斤斤其明。[貳] 鐘鼓喤喤,磬管將將, 降福穰穰。[叄] 降福簡簡,威儀反反。既醉既飽,福祿來反。[肆]

朱熹雲:此昭王以後之詩,《國語》說見前篇。

[壹]賦也。此祭武王、成王、康王之詩。競,強也。言武王持其自強不息之心,故其功烈之盛,天下莫得而競,豈不顯哉!成王、康王之德,亦上帝之所君也。

[貳]斤斤,明之察也。言成康之德,明著如此也。

[叄]喤喤,和也。將將,集也。穰穰,多也。言今作樂以祭而受福也。

[肆]簡簡,大也。反反,謹重也。反,覆也。言受福之多,而愈益謹重,是以既醉既飽,而福祿之來反覆而不厭也。

思文

《詩序》:《思文》,后稷配天也。

思文后稷,克配彼天。立我烝民,莫匪爾極。貽我來牟,帝命率育。無此疆爾界,陳常於時夏。[壹]

朱熹雲:《國語》說見《時邁》篇。

[壹]賦也。思,語辭。文,言有文德也。立、粒通。極,至也,德之至也。貽,遺也。來,小麥。牟,大麥也。率,遍。育,養也。〇言后稷之德真可配天,蓋使我烝民得以粒食者,莫非其德之至也。且其貽我民以來牟之種,乃上帝之命,以此遍養下民者。是以無有遠近彼此之殊,而得以陳其君臣父子之常道於中國也。或曰:此詩即所謂《納夏》者,亦以其有「時夏」之語而命之也。

臣工

《詩序》:《臣工》,諸侯助祭,遣於廟也。

嗟嗟臣工,敬爾在公。王釐爾成,來諮來茹。[壹] 嗟嗟保介,維莫之春。亦又何求?如何新畬?於皇來牟,將受厥明。明昭上帝,迄用康年。命我眾人,庤乃錢鎛, 奄觀銍艾。[貳]

[壹]賦也。嗟嗟,重嘆以深敕之也。臣工,群臣百官也。公,公家也。釐,賜也。成,成法也。茹,度也。〇此戒農官之詩。先言王有成法以賜女,女當來諮度也。

[貳]保介,見《月令》、《呂覽》,其說不同,然皆為籍田而言,蓋農官之副也。莫春,斗柄建辰,夏正之三月也。畬,二歲田也。於皇,嘆美之辭。來牟,麥也。明,上帝之明賜也。言麥將熟也。迄,至也。康年,猶豐年也。眾人,甸徒也。庤,具也。錢,銚。鎛,鋤。皆田器也。銍,獲禾短鐮也。艾,獲也。〇此乃言所戒之事。言三月則當治其新畬矣,今如何哉?然麥亦將熟,則可以受上帝之明賜,而此明昭之上帝,又將賜我新畬以豐年也。於是命甸徒具農器,以治其新畬,而又將忽見其收成也。

噫嘻

《詩序》:《噫嘻》,春夏祈谷於上帝也。

噫嘻成王,既昭假爾。率時農夫,播厥百穀。駿發爾私,終三十里。亦服爾耕,十千維耦。[壹]

[壹]賦也。噫嘻,亦嘆詞也。昭,明。假,格也。爾,田官也。時,是。駿,大。發,耕也。私,私田也。三十里,萬夫之地,四旁有川,內方三十二里有奇。言三十里,舉成數也。耦,二人並耕也。〇此連上篇,亦戒農官之詞。昭假爾,猶言格汝眾庶。蓋成王始置田官,而嘗戒命之也。爾當率是農夫,播其百穀,使之大發其私田,皆服其耕事,萬人為耦而並耕也。蓋耕本以二人為耦,今合一川之眾為言,故云萬人畢出,併力齊心,如合一耦也。此必鄉遂之官,司稼之屬,其職以萬夫為界者。溝洫用貢法,無公田,故皆謂之私。蘇氏曰:「民曰『雨我公田,遂及我私』,而君曰『駿發爾私,終三十里』。其上下之閒,交相忠愛如此。」

振鷺

《詩序》:《振鷺》,二王之後來助祭也。

振鷺于飛,於彼西雍。我客戾止,亦有斯容。[壹] 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庶幾夙夜,以永終譽。[貳]

[壹]賦也。振,群飛貌。鷺,白鳥。雍,澤也。客,謂二王之後。夏之後杞,商之後宋,於周為客。天子有事膰焉,有喪拜焉者也。〇此二王之後來助祭之詩。言鷺飛於西雍之水,而我客來助祭者,其容貌修整亦如鷺之潔白也。或曰興也。

[貳]彼,其國也。在國無惡之者,在此無厭之者,如是則庶幾其能夙夜以永終此譽矣。陳氏曰:「在彼不以我革其命,而有惡於我,知天命無常,惟德是與,其心服也。在我不以彼墜其命,而有厭於彼,崇德象賢,統承先王,忠厚之至也。」

豐年

《詩序》:《豐年》,秋冬報也。

豐年多黍多稌。亦有高廩,萬億及秭。為酒為醴,烝畀祖妣, 以洽百禮,降福孔皆。[壹]

[壹]賦也。稌,稻也。黍宜高燥而寒,稌宜下溼而暑,黍稌皆熟,則百穀無不熟矣。亦,助語辭。數萬至萬曰億,數億至億曰秭。烝,進。畀,予。洽,備。皆,遍也。此秋冬報賽田事之樂歌。蓋祀田祖先農方社之屬也。言其收入之多,至於可以供祭祀、備百禮,而神降之福,將甚遍也。

有瞽

《詩序》:《有瞽》,始作樂而合乎祖也。

有瞽有瞽,在周之庭。[壹] 設業設虡,崇牙樹羽。應田縣鼓,鞉磬柷圉。既備乃奏,簫管備舉。[貳] 喤喤厥聲,肅雍和鳴, 先祖是聽。我客戾止,永觀厥成。[叄]

[壹]賦也。瞽,樂官無目者也。〇《序》以此為始作樂而合乎祖之詩。兩句總序其事也。

[貳]業、虡、崇牙,見《靈臺》篇。樹羽,置五采之羽於崇牙之上也。應,小鞞。田,大鼓也。鄭氏曰:「『田』當作『朄』,小鼓也。」縣鼓,周制也。夏后氏足鼓,殷楹鼓,周縣鼓。鞉,如鼓而小,有柄,兩耳,持其柄搖之,則傍耳還自擊。磬,石磬也。柷,狀如漆桶,以木為之,中有椎連底挏之,令左右擊,以起樂者也。圉,亦作敔,狀如伏虎,背上有二十七鋤鋙刻,以木長尺櫟之,以止樂者也。簫,編小竹管為之。管,如篴,並兩而吹之者也。

[叄]我客,二王后也。觀,視也。成,樂闋也,如「簫韶九成」之成。獨言二王后者,猶曰「虞賓在位」,「我有嘉客」,蓋尤以是為盛耳。

《詩序》:《潛》,季冬薦魚,春獻鮪也。

猗與漆沮,潛有多魚: 有鱣有鮪,鰷鱨鰋鯉。以享以祀,以介景福。[壹]

[壹]賦也。猗與,嘆辭。潛,槮也。蓋積柴養魚,使得藏隱避寒,因以薄圍取之也。或曰藏之深也。鰷,白鰷也。《月令》:季冬,「命漁師始漁,天子親往,乃嘗魚,先薦寢廟。」季春,「薦鮪於寢廟」。此其樂歌也。

《詩序》:《雍》,禘大祖也。

有來雍雍,至止肅肅。相維闢公,天子穆穆。[壹] 於薦廣牡,相予肆祀。假哉皇考!綏予孝子。[貳] 宣哲維人,文武維後。燕及皇天,克昌厥後。[叄] 綏我眉壽,介以繁祉。既右烈考,亦右文母。[肆]

朱熹雲:《周禮》:大師及徹,帥學士而歌《徹》,說者以為即此詩。《論語》亦曰「以《雍》徹」。然則此蓋徹祭所歌,而亦名為《徹》也。

[壹]賦也。雍雍,和也。肅肅,敬也。相,助祭也。闢公,諸侯也。穆穆,天子之容也。〇此武王祭文王之詩。言諸侯之來,皆和且敬,以助我之祭事,而天子有穆穆之容也。

[貳]於,嘆辭也。廣牡,大牡也。肆,陳。假,大也。皇考,文王也。綏,安也。孝子,武王自稱也。〇言此和敬之諸侯,薦大牲以助我之祭事,而大哉之文王,庶其享之,以安我孝子之心也。

[叄]宣,通。哲,知。燕,安也。〇此美文王之德。宣哲,則盡人之道。文武,則備君之德。故能安人以及於天,而克昌其後嗣也。蘇氏曰:「周人以諱事神。文王名昌,而此詩曰『克昌厥後』,何也?曰:周之所謂諱,不以其名號之耳,不遂廢其文也。諱其名而廢其文者,周禮之末失也。」

[肆]右,尊也。《周禮》所謂享右祭祀是也。烈考,猶皇考也。文母,大姒也。〇言文王昌厥後,而安之以眉壽,助之以多福,使我得以右於烈考文母也。

載見

《詩序》:《載見》,諸侯始見乎武王廟也。

載見闢王,曰求厥章。龍旗陽陽,和鈴央央。鞗革有鶬,休有烈光。[壹] 率見昭考,以孝以享。[貳] 以介眉壽,永言保之, 思皇多祜。烈文闢公,綏以多福, 俾緝熙於純嘏。[叄]

[壹]賦也。載,則也,發語辭也。章,法度也。交龍曰旗。陽,明也。軾前曰和。旗上曰鈴。央央、有鶬,皆聲和也。休,美也。〇此諸侯助祭於武王廟之詩。先言其來朝,稟受法度,其車服之盛如此。

[貳]昭考,武王也。廟制,太祖居中,左昭右穆。周廟,文王當穆,武王當昭,故《書》稱「穆考文王」,而此詩及《訪落》皆謂武王為「昭考」。〇此乃言王率諸侯以祭武王廟也。

[叄]思,語辭。皇,大也,美也。〇又言孝享以介眉壽,而受多福,是皆諸侯助祭有以致之,使我得繼而明之,以至於純嘏也。蓋歸德於諸侯之辭,猶《烈文》之意也。

有客

《詩序》:《有客》,微子來見祖廟也。

有客有客,亦白其馬。有萋有且,敦琢其旅。[壹] 有客宿宿,有客信信。言授之縶,以縶其馬。[貳] 薄言追之,左右綏之。既有淫威,降福孔夷。[叄]

[壹]賦也。客,微子也。周既滅商,封微子於宋,以祀其先王,而以客禮待之,不敢臣也。亦,語辭也。殷尚白。修其禮物,仍殷之舊也。萋、且,未詳。《傳》曰:「敬慎貌。」敦琢,選擇也。旅,其卿大夫從行者也。〇此微子來見祖廟之詩。而此一節言其始至也。

[貳]一宿曰宿,再宿曰信。縶其馬,愛之不欲其去也。此一節言其將去也。

[叄]追之,已去而復還之,愛之無已也。左右綏之,言所以安而留之者無方也。淫威,未詳。舊說淫,大也。統承先王,用天子禮樂,所謂淫威也。夷,易也,大也。此一節言其留之也。

《詩序》:《武》,奏大武也。

於皇武王,無競維烈。允文文王,克開厥後。嗣武受之,勝殷遏劉, 耆定爾功。[壹]

朱熹雲:《春秋傳》以此為《大武》之首章也。《大武》,周公象武王武功之舞,歌此詩以奏之。《禮》曰:「朱干玉鏚,冕而舞大武。」然《傳》以此詩為武王所作,則篇內已有武王之諡,而其說誤矣。

[壹]賦也。於,嘆辭。皇,大。遏,止。劉,殺。耆,致也。〇周公象武王之功為《大武》之樂。言武王無競之功,實文王開之。而武王嗣而受之,勝殷止殺,以致定其功也。

閔予小子

《詩序》:《閔予小子》,嗣王朝於廟也。

閔予小子,遭家不造, 嬛嬛在疚。於乎皇考,永世克孝![壹] 念茲皇祖,陟降庭止。維予小子,夙夜敬止。[貳] 於乎皇王,繼序思不忘![叄]

朱熹雲:此成王除喪朝廟所作。疑後世遂以為嗣王朝廟之樂。後三篇放此。

[壹]賦也。成王免喪,始朝於先王之廟,而作此詩也。閔,病也。予小子,成王自稱也。造,成也。嬛,與「煢」同,無所依怙之意。疚,哀病也。康衡曰:「『煢煢在疚』,言成王喪畢思慕,意氣未能平也。蓋所以就文武之業,崇大化之本也。」皇考,武王也。嘆武王之終身能孝也。

[貳]皇祖,文王也。承上文,言武王之孝。思念文王,常若見其陟降於庭,猶所謂見堯於牆,見堯於羹也。《楚辭》雲「三公揖讓,登降堂只」,與此文勢正相似。而康衡引此句,顏《注》亦云「若神明臨其朝庭」是也。

[叄]皇王,兼指文武也。承上文,言我之所以夙夜敬止者,思繼此序而不忘耳。

訪落

《詩序》:《訪落》,嗣王謀於廟也。

訪予落止,率時昭考。於乎悠哉,朕未有艾。將予就之,繼猶判渙。維予小子,未堪家多難。紹庭上下,陟降厥家。休矣皇考,以保明其身。[壹]

朱熹雲:說同上篇。

[壹]賦也。訪,問。落,始。悠,遠也。艾,如「夜未艾」之艾。判,分。渙,散。保,安。明,顯也。〇成王既朝於廟,因作此詩,以道延訪群臣之意。言我將謀之於始,以循我昭考武王之道。然而其道遠矣,予不能及也。將使予勉強以就之,而所以繼之者,猶恐其判渙而不合也。則亦繼其上下於庭,陟降於家,庶幾賴皇考之休,有以保明吾身而已矣。

敬之

《詩序》:《敬之》,群臣進戒嗣王也。

敬之敬之,天維顯思, 命不易哉! 無曰高高在上, 陟降厥士,日監在茲。[壹] 維予小子,不聰敬止。日就月將,學有緝熙於光明。佛時仔肩,示我顯德行。[貳]

[壹]賦也。顯,明也。思,語辭也。士,事也。〇成王受群臣之戒,而述其言曰:敬之哉,敬之哉,天道甚明,其命不易保也。無謂其高而不吾察,當知其聰明明畏,常若陟降於吾之所為,而無日不臨監於此者,不可以不敬也。

[貳]將,進也。佛、弼通。仔肩,任也。〇此乃自為答之之言。曰:我不聰而未能敬也,然願學焉。庶幾日有所就,月有所進,續而明之,以至於光明。又賴群臣輔助我所負荷之任,而示我以顯明之德行,則庶乎其可及爾。

小毖

《詩序》:《小毖》,嗣王求助也。

予其懲而毖後患, 莫予荓蜂,自求辛螫。肇允彼桃蟲,拼飛維鳥。未堪家多難,予又集於蓼。[壹]

朱熹雲:蘇氏曰:「《小毖》者,謹之於小也。謹之於小,則大患無由至矣。」

[壹]賦也。懲,有所傷而知戒也。毖,慎。荓,使也。蜂,小物而有毒。肇,始。允,信也。桃蟲,鷦鷯,小鳥也。拼,飛貌。鳥,大鳥也。鷦鷯之雛,化而為雕,故古語曰「鷦鷯生雕」,言始小而終大也。蓼,辛苦之物也。〇此亦訪落之意。成王自言,予何所懲,而謹後患乎!荓蜂而得辛螫,信桃蟲而不知其能為大鳥,此其所當懲者。蓋指管蔡之事也。然我方幼衝,未堪多難,而又集於辛苦之地,群臣奈何舍我而弗助哉!

載芟

《詩序》:《載芟》,春籍田而祈社稷也。

載芟載柞,其耕澤澤;[壹] 千耦其耘,徂隰徂畛。[貳] 侯主侯伯,侯亞侯旅, 侯強侯以。有嗿其饁,思媚其婦, 有依其士。有略其耜,俶載南畝。[叄] 播厥百穀,實函斯活。[肆] 驛驛其達,有厭其傑。[伍] 厭厭其苗,綿綿其麃。[陸] 載獲濟濟,有實其積, 萬億及秭。為酒為醴,烝畀祖妣, 以洽百禮。[柒] 有飶其香,邦家之光; 有椒其馨,胡考之寧。[捌] 匪且有且,匪今斯今, 振古如茲。[玖]

朱熹雲:此詩未詳所用。然辭意與《豐年》相似,其用應亦不殊。

[壹]賦也。除草曰芟,除木曰柞。《秋官》「柞氏掌攻草木」是也。澤澤,解散也。

[貳]耘,去苗間草也。隰,為田之處也。畛,田畔也。

[叄]主,家長也。伯,長子也。亞,仲叔也。旅,眾子弟也。強,民之有餘力而來助者。《遂人》所謂「以強予,任甿」者也。能左右之曰以。《大宰》所謂「閒民,轉移執事」者,若今時傭力之人,隨主人所左右者也。嗿,眾飲食聲也。媚,順。依,愛。士,夫也。言餉婦與耕夫相慰勞也。略,利。俶,始。載,事也。

[肆]函,含。活,生也。既播之,其實含氣而生也。

[伍]驛驛,苗生貌。達,出土也。厭,受氣足也。傑,先長者也。

[陸]綿綿,詳密也。麃,耘也。

[柒]濟濟,人眾貌。實,積之實也。積,露積也。

[捌]飶,芬香也,未詳何物。胡,壽也。以燕享賓客,則邦家之所以光也。以共養耆老,則胡考之所以安也。

[玖]且,此。振,極也。言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,非獨今時有今豐年之慶,蓋自極古以來已如此矣。猶言自古有年也。

良耜

《詩序》:《良耜》,秋報社稷也。

畟畟良耜,俶載南畝。[壹] 播厥百穀,實函斯活。或來瞻女,載筐及筥, 其餉伊黍。[貳] 其笠伊糾,其鎛斯趙, 以薅荼蓼。[叄] 荼蓼朽止,黍稷茂止。[肆] 獲之挃挃,積之慄慄。其崇如墉,其比如櫛, 以開百室。[伍] 百室盈止,婦子寧止。[陸] 殺時犉牡,有捄其角。以似以續,續古之人。[柒]

朱熹雲:或疑《思文》、《臣工》、《噫嘻》、《豐年》、《載芟》、《良耜》等篇即所謂《豳頌》者,其詳見於《豳風》及《大田》篇之末。亦未知其是否也。

[壹]賦也。畟畟,嚴利也。

[貳]或來瞻女,婦子之來饁者也。筐、筥,餉具也。

[叄]糾然笠之輕舉也。趙,刺。薅,去也。荼,陸草。蓼,水草。一物而有水陸之異也。今南方人猶謂蓼為辣荼,或用以毒溪取魚,即所謂荼毒也。

[肆]毒草朽,則土熱而苗盛。

[伍]挃挃,獲聲也。慄慄,積之密也。櫛,理髮器,言密也。百室,一族之人也。五家為比,五比為閭,四閭為族。人輩作相助,故同時入谷也。

[陸]盈,滿。寧,安也。

[柒]黃牛黑脣曰犉。捄,曲貌。續,謂續先祖以奉祭祀。

絲衣

《詩序》:《絲衣》,繹賓屍也。高子曰:「靈星之屍也。」

絲衣其紑,載弁俅俅。自堂徂基,自羊徂牛; 鼐鼎及鼒,兕觥其觩。旨酒思柔。不吳不敖,胡考之休![壹]

朱熹雲:此詩或紑、俅、牛、觩、柔、休並葉基韻。或基、鼒並葉紑韻。

[壹]賦也。絲衣,祭服也。紑,潔貌。載,戴也。弁,爵弁也,士祭於王之服。俅俅,恭順貌。基,門塾之基。鼐,大鼎。鼒,小鼎也。思,語辭。柔,和也。吳,譁也。〇此亦祭而飲酒之詩。言此服絲衣爵弁之人,升門堂,視壺濯籩豆之屬,降往於基,告濯具。又視牲,從羊至牛,反告充已,乃舉鼎冪告潔。禮之次也。又能謹其威儀,不喧譁,不怠敖,故能得壽考之福。

《詩序》:《酌》,告成《大武》也。言能酌先祖之道以養天下也。

於鑠王師,遵養時晦。時純熙矣,是用大介。我龍受之,蹻蹻王之造。載用有嗣,實維爾公允師。[壹]

朱熹雲:酌,即勺也。《內則》十三「舞《勺》」,即以此詩為節而舞也。然此詩與《賚》、《般》,皆不用詩中字名篇,疑取樂節之名,如曰《武宿夜》云爾。

[壹]賦也。於,嘆辭。鑠,盛。遵,循,熙,光。介,甲也,所謂一戎衣也。龍,寵也。蹻蹻,武貌。造,為。載,則。公,事。允,信也。〇此亦頌武王之詩。言其初有於鑠之師而不用,退自循養,與時皆晦。既純光矣,然後一戎衣而天下大定。後人於是寵而受此蹻蹻然王者之功,其所以嗣之者,亦維武王之事是師爾。

《詩序》:《桓》,講武類禡也。桓,武志也。

綏萬邦,婁豐年。天命匪解。桓桓武王,保有厥士。於以四方,克定厥家。於昭於天,皇以間之![壹]

朱熹雲:《春秋傳》以此為《大武》之六章,則今之篇次蓋已失其舊矣。又篇內已有武王之諡,則其謂武王時作者,亦誤矣。《序》以為講武類禡之詩,豈後世取其義而用之於其事也歟?

[壹]賦也。綏,安也。桓桓,武貌。大軍之後必有凶年。而武王克商,則除害以安天下,故屢獲豐年之祥。傳所謂「周飢克殷而年豐」是也。然天命之於周,久而不厭也,故此桓桓之武王,保有其士而用之於四方,以定其家,其德上昭於天也。「間」字之義未詳。傳曰:「間,代也。」言君天下以代商也。此亦頌武王之功。

《詩序》:《賚》,大封於廟也。賚,予也,言所以錫予善人也。

文王既勤止,我應受之。敷時繹思,我徂維求定。時周之命,於繹思![壹]

朱熹雲:《春秋傳》以此為《大武》之三章。而《序》以為大封於廟之詩。說同上篇。

[壹]賦也。應,當也。敷,布。時,是也。繹,尋繹也。於,嘆辭。繹思,尋繹而思念也。〇此頌文武之功,而言其大封功臣之意也。言文王之勤勞天下至矣,其子孫受而有之,然而不敢專也。布此文王功德之在人而可繹思者,以賚有功,而往求天下之安定。又以為凡此皆周之命,而非復商之舊矣。遂嘆美之,而欲諸臣受封賞者繹思文王之德而不忘也。

《詩序》:《般》,巡守而祀四嶽河海也。

於皇時周,陟其高山, 嶞山喬嶽,允猶翕河。敷天之下, 裒時之對,時周之命。[壹]

朱熹雲:般,義未詳。

[壹]賦也。高山,泛言山耳。嶞,則其狹而長者。喬,高也。嶽,則其高而大者。允猶,未詳。或曰:允,信也。猶,與由同。翕河,河善泛溢,今得其性,故翕而不為暴也。裒,聚也。對,答也。言美哉此周也,其巡守而登此山以柴望,又道於河以週四嶽,凡以敷天之下莫不有望於我,故聚而朝之方岳之下,以答其意耳。
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