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集解纂疏》——李道平

序卦曰:「致飾然後通則盡矣,故受之以剥。剥者,剥也。」崔憬曰:以文致飾,則上下情通。故曰「致飾然後通」也。文者,致理極而无救則盡矣。「盡」猶「剥」也。 序卦傳「致飾而後亨」,此作「然後通」,當有誤。致其文飾,則嘉會合禮,上下情通,故云「致飾然後通」也。然儀文盛而實意衰,則文滅其質,而有所不通,故云「文者致理極而无救則盡矣」。物之文者,久而必剥,故賁受以剥。剥則陽盡,故云「盡猶剥也」。

坤下艮上剥。不利有攸往。虞翻曰:陰消乾也,與夬旁通。「以柔變剛」,「小人道長」。「子弑其父,臣弑其君」,故「不利有攸往」也。 剥本乾也,陰消乾至五成剥,故云「陰消乾也」。自夬剛長,即伏剥消。剥又伏夬,故「與夬旁通」。「以柔變剛」,本彖傳,謂陰消陽也。小人道長」,否彖傳文,謂陰長至五也。「子弑其父,臣弑其君」,坤文言文。陰消至遯,艮子弑乾父,陰消至否,坤臣弑乾君。「小人道長」,故「不利有攸往」。剥曰不利有攸往,懼陽盡也。復彖即曰「利有攸往」,喜陽生也。

彖曰:「剥,剥也,盧氏曰:此本乾卦,羣陰剥陽,故名爲「剥」也。 此本乾,消卦也。羣陰剥陽,自初至五,陰盛至極,一陽將盡,故名爲「剥」。 柔變剛也。荀爽曰:謂陰外變五。五者至尊,爲陰所變,故曰「剥」也。 陰消外卦,變五「爲剥」,故云「陰外變五」。五爲天子,故爲「至尊」。喪服傳曰「君至尊」是也。五爲陰所變。乾鑿度曰「剥之六五,言盛殺。萬物皆剥,墮落」,故云「剥也」。雜卦傳曰「剥,爛也」,虞彼注云「陽得陰孰,故爛」,即「柔變剛」之義也。 不利有攸往,小人長也。鄭玄曰:陰氣侵陽,上至于五,萬物霝落,故謂之剥也。五陰一陽,小人極盛,君子不可有所之,故「不利有攸往」也。 陰氣消陽,至五成剥。九月之時。「萬物霝落,故謂之剥」。五陰一陽,是陰氣極盛之時。「君子不可有所之,故「不利有攸往」。所以然者,以「小人長也」。陰消成剥,由否而極,故與否同辭。彼因君子,故類言「道」。此止小人,故僅言「長」也。 順而止之,觀象也。虞翻曰:坤順艮止。謂五消觀成剥,故「觀象也」。 坤,順也,艮,止也,故曰「順而止之」。陰消觀五成剥,剥雖消五,上陽猶存,猶有觀示羣陰之象,故曰「觀象也」。 君子尚消息盈虚,天行也。」虞翻曰:乾爲「君子」,乾息爲「盈」,坤消爲「虚」,故「君子尚消息盈虚,天行也」。則「出入无潘校:「无」,原本作「有」,據陳校本正。 疾,反復其道」。易虧巽消艮,出震息兑,盈乾虚坤,故于是見之耳。 「乾爲君子」者,謂乾陽也。陽息陰消,消息者,乾坤也。先儒據易曰「伏羲作十言之教,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兑消息」。易緯曰「聖人因消息起陰陽,立乾坤以統天地」。是消息與八卦竝興。史記曆書謂「皇帝起消息」,義或然也。消息十二卦,成于乾坤十二畫,復臨泰大壯夬乾,皆自乾息而成也,故云「乾息爲盈」,姤遯否觀剥坤,皆自坤消而成也,故云「坤消爲虚」。陰生于陽,消息皆乾道而實始于震。乾爲天,震爲「行」,故曰「君子尚消息盈虚,天行也」。震初體復,出入乾坤而十二卦以成,故引復彖傳「出入天疾,反復其道」,以明之。義詳虞氏彼注。「易虧巽」者,姤也。「消艮」者,剥也。「出震」者,復也。「息兑」者,夬也。乾盈于甲,故稱「乾盈」。陽實陰虚,故稱「坤虚」。「日月爲易」。剥復,易之大關。故于是言之耳。

象曰:「山附于地,剥。陸績曰:艮爲山坤爲地,「山附于地」,謂高附于卑,貴附于賤,君不能制臣也。 「艮爲山」,「坤爲地」,説卦文。「山附于地,謂高附于卑」,猶「貴附于賤」,有君不能制臣之勢。君不能制臣,陰盛陽衰,則臣將剥君矣。故曰「剥」。愚案:地載山者也,然「山附于地」,有時而崩。如春秋僖十四年,「沙鹿崩」,穀梁傳曰「高曰崩,厚曰崩,山崩由地崩也」。京房易傳云「小人剥廬,厥妖山崩」,謂上九也。崩者,剥象也。故「山附干地」曰「剥」。 上以厚下安宅。」盧氏曰:上,君也。宅,居也。山,高也。山高絶于地,今附地者,明被剥矣。屬地時也。君當厚錫于下,賢當卑降于愚,然後得安其居。 「上,君也」,謂上九也。以非君位,故曰「上」。「宅,居也」,釋言文。山高地卑,故「山高絶于地」。今附地者,明被陰氣所剥,故曰「屬地時也」。在上者觀其象,知安上必由于厚下。故人君當厚錫于下,賢者當卑降于愚,然後得安其居。愚案:「坤厚載物」,故爲「厚」。地道卑,故曰「下」。地道静,故曰「安」。「艮爲門闕」,故爲「宅」。上觀山崩由于地崩,則當法坤以厚下,然後得安其宅。「宅」言「安」者,以艮互坤也。

初六。剥牀以足,蔑貞凶。虞翻曰:此坤卦變乾也。動初成巽,巽木爲「牀」,復震在下爲「足」,故「剥牀以足」。蔑,无。貞,正也。失位无應,故「蔑貞凶」。震在陰下,象曰「以滅下也」。 卦本坤變乾也。乾初動成巽,説文「牀,從木,爿聲」,巽爲木,故爲「牀」。巽下伏震,震爲足,故曰「剥牀以足」。剥窮則復,故初巽則伏震,二則不言伏兑也。詩大雅「喪亂蔑資」,毛傳「蔑,無也」,故「蔑」訓「无」。「貞,正也」,師彖傳文。初陰失位,又无正應。无貞,故凶也。震伏巽下,故象言「滅下也」。

象曰:「剥牀以足,以滅下也。」盧氏曰:蔑,滅也。坤所以載物,牀所以安人。在下,故稱足。先從下剥,漸及于上,則君政崩滅,故曰「以滅下也」。 「蔑」「滅」同音,且同物。内卦坤,「坤厚載物」,故云「坤所以載物」。説文「牀,安身之坐也」,故云「牀所以安人也」。初在下,故稱足,「近取諸身」也。二爲「辨」,三爲「膚」,參同契曰「剥爛肢體,消滅其形」是也。坤初六文言曰「其所由來者漸矣」,故曰,先從下剥,漸及于上」。消至五,則君政崩剥,然其先實從下始,故曰「以滅下也」。乾初九象曰「陽在下也」。今爲坤陰所滅,故曰「滅下」。

六二。剥牀以辨,蔑貞凶。虞翻曰:指閒稱「辨」。剥,剥二成艮。艮爲指,二在指閒,故「剥牀以辨」。无應在剥,故「蔑貞凶」也。 「辨」,本作「采」。説文「采,辨别也。象獸指爪分别也。讀若辨」。「辨」亦别也,故云「指閒稱辨」。剥消至乾二成艮,「艮爲指」,説卦文,二體艮在指閒,故曰「剥牀以辨」。二位得正,以陰消至五成剥,上无正應,故「滅貞凶」也。

象曰:「剥牀以辨,未有與也。」鄭玄曰:足上稱「辨」,謂近厀之下。詘則相近,信則相遠,故謂之「辨」。辨,分也。崔憬曰:今以牀言之,則辨當在笫足之閒,是牀梐也。「未有與」者,言至三則應,故二「未有與也」。 鄭注:「足上稱辨」者,「近取諸身」也。二在足上,故爲「辨」。「近厀之下」,脛腓是也。前爲脛,後爲腓。詘則親,信則遠,是腓也。詘信有辨,「故謂之辨」。以「辨」訓「分」也。崔注:揚子方言「牀,陳、楚之閒謂之笫」,故云「笫足」。「牀梐」无攷,當亦方言。梐之爲物,殆如堂之有陛也。與,應也。三與上雖不得位,猶爲不義之應。五蔑貞,二无正應,故曰「未有與也」。案:爾雅既曰「蓐謂之兹,竿謂之箷,簀謂之笫」,即繼之曰「革中絶謂之辨,革中辨謂之韏」。「辨」連「蓐」「簀」言之,則「辨」亦卧具明矣。然其制,不可攷也。

六三。剥无咎。

象曰:「剥之无咎,失上下也。」荀爽曰:衆皆剥陽,三獨應上,无剥害意,是以「无咎」。象曰「失上下也」。 卦有五陰,消乾成剥,故云「衆皆剥陽」。三雖不正,獨與上應,陽陰相得,故无剥害上九之意,是以「无咎」也。「上」謂四,「下」謂初二。衆陰皆欲剥陽,己獨應上。剥之所以无咎者,以違上下故也。當剥之世,以扶陽爲貴。三舍衆陰以應上九,故「无咎」。五率衆陰以承上九,故「无不利」。初二四專以陰剥陽,故皆曰「剥牀凶」。「三與五同功」,皆有扶陽之意,故知「上謂四,下謂初二」也。

六四。剥牀以膚,凶。虞翻曰:辨上稱「膚」,艮爲「膚」。以陰變陽,至四乾毁,故「剥牀以膚」。臣弑君,子弑父,故「凶」矣。王肅曰:在下而安人者,牀也。在上而處牀者,人也。坤以象牀,艮以象人。牀剥盡以及人身,爲敗滋深,害莫甚焉,故曰「剥牀以膚,凶」也。 虞注:四在上體,故云「辨上稱膚」。坤消乾至四,體巽爲「牀」。「體艮爲膚」者,陰在内稱肉,陽在外象膚。艮以一陽覆二陰,故「爲膚」也。以陰消陽,至四則上體之乾毁,故「剥牀以膚」。乾毁則「臣弑君,子弑父,故凶矣」。否至三弑父弑君,剥至四乃成弑者,否治未然,剥道已著。乾不毁,猶未爲切近,忠厚之至也。王注:「在下」謂内卦,下承上,故安人之身者爲「牀」。「在上」爲外卦,上乘下,故處牀之上者爲「人」。内爲坤,坤方載物,故象牀。外爲艮,艮三索少男,故象人。剥足剥辨,牀盡則及人身。乾毁爲敗及四,則「爲敗滋深」。坤陰爲害,重坤故「害莫甚焉」。剥牀不已,遂及人膚,故曰「剥牀以膚,凶也」。

象曰:「剥牀以膚,切近災也。」崔憬曰:牀之膚謂薦席,若獸之有皮毛也。牀以剥盡,次及其膚,剥于大臣之象,言近身與君也。 玉篇「席,牀席也」。增韻「藳秸曰薦,莞蒲曰席」。薦席所以覆牀,故云「牀之膚謂薦席」。薦席在牀外,故云「若獸之有皮毛也」。牀盡及膚,災及于近,四爲三公,故云「剥于大臣之象」。身在席上,故言「近身」。五爲天子,故言「近君」。變坎爲「災」。繫下曰「四多懼,近也」,韓注云「四近于君,故多懼也」。近五,故曰「切近災也」。

六五。貫魚,以宫人寵,无不利。虞翻曰:剥消觀五,巽爲「魚」、爲繩,艮手持繩貫巽,故「貫魚」也。艮爲「宫室,「人」謂乾五,以陰代陽,五貫乾爲寵人,陰得麗之,故「以宫人寵」。動得正成觀,故「无不利」也。何妥曰:夫剥之爲卦,下比五陰,駢頭相次,似「貫魚」也。魚爲陰物,以喻衆陰也。夫「宫人」者,后夫人嬪妾,各有次序,不相瀆亂。此則貴賤有章,寵御有序。六五既爲衆陰之主,能有貫魚之次第,故得「无不利」矣。 虞注:剥之爲卦,消觀五而成,觀五體巽。「巽爲魚」者,震陽爲龍,巽陰爲蛇、「爲魚」。郭璞洞林曰「魚者,震之廢氣也」。蓋巽王則震廢也。又説卦「巽爲多白眼」,魚目不瞑,故「巽爲魚」。「巽爲繩直」,故「爲繩」。消巽成艮,故「艮手持繩貫巽」,爲「貫魚」也。「艮爲門闕」,故「爲宫室」。未消則五爲乾。乾陽生爲人,故「人謂乾五」。不稱后者,剥統于上。五不得正尊位,坤虚无君,以承上也。艮爲門闕、爲閽寺。羣陰在門闕之内,閽寺守之,故有「宫人」之象。以柔變剛,故云「以陰代陽」。陰至五位,故云「五貫乾爲寵人」。上承于陽,衆陰得而麗之,故「以宫人寵」。乾鑿度曰「陰貫魚而欲承君子」是也。五失位,動得正成觀,故「无不利」也。何注:剥以一陽下比五陰,駢頭相次,「貫魚」之象。五爻皆陰,故云「魚爲陰物,以喻衆陰也」。五爲王后之位,宫人之長也。四爲夫人,三爲九嬪,二爲世婦,初爲御妻,故云「后夫人嬪妾,各有次序,不相瀆亂」也。五貴而下賤,故「貴賤有章」。由上而及下,故「寵御有序」。五統衆陰,上承一陽,己有中和之德,而又使羣陰貫魚以進,不至有逼上之嫌,故「无不利」也。

象曰:「以宫人寵,終无尤潘校:「尤」,原本作「咎」,據陳校本正。 也。」崔憬曰:魚與宫人皆陰類,以比小人焉。魚大小一貫。若后夫人嬪婦御女,小大雖殊,寵御則一。故「終无尤也」。 小人陰也。魚與宫人皆陰類,故取其象,以況小人焉。魚之大小一貫而進,若后與夫人嬪婦御女,雖有小大之殊,進御則一,羣陰相次,五不專寵,故「終无尤也」。

上九。碩果不食,君子德車,小人剥廬。虞翻曰:艮爲「碩果」。謂三已復位,有頤象,頤中无物,故「不食」也。夬乾爲「君子」爲「德」,坤爲「車」爲民,乾在坤,故以德爲車。「小人」謂坤,艮爲「廬」,上變滅艮,坤陰迷亂,故「小人剥廬」也。 「碩」與「石」同,艮爲石爲果蓏,故「爲碩果」。與三應,上不變而三復正位,有頤象焉。頤中无物,故「不食」。且全體象頤而下无震,故「不食也。」白虎通曰「陽道不絶,陰道有絶」,十月純坤,謂之陽月,陽道不絶之義也。「乾爲木果」,謂上九也。艮得乾體,艮之「碩果」,亦指上也。剥之上即復之初,「窮上反下」,上之「碩果」,即下之萌芽,艮爲「萬物所成終而成始」者,此也。乾鑿度曰「剥當九月之時,陽氣衰消而陰終不能盡陽潘校:「陰終不能盡陽」,原本作「陰不能盡」,據陳校本補「終」「陽」二字。 ,小人不能決君子」。此碩果所以不食也。乾夬謂旁通也。上應在三,「乾爲君子」,謂乾三也。乾日新,故「爲德」。坤爲大轝,故「爲車」。禮運曰「天子以德爲車」,乾在坤上,乾德坤車,故云「德車」。坤消乾,「小人道長」,故「小人謂坤」。艮爲門闕,故「爲廬」。上變滅艮,則成純坤,坤瞑爲「迷」,坤弑爲「亂」,是「小人剥廬」之象也。坤爲「車」,重坤五陰上載一陽,陽爲「君子」,故有「君子德車」之象。艮爲「廬」,下乘重坤,一陽下覆五陰,陰爲「小人」,小人滅陽,不滅不止,故有「小人剥廬」之象。

象曰:「君子德車,民所載也。小人剥廬,終不可用也。」侯果曰:艮爲「果」、爲「廬」,坤爲「輿」。處剥之上,有剛直之德,羣小人不能傷害也,故果至碩大,不被剥食矣。君子居此,萬姓賴安,若得乘其車輿也。小人處之,則庶方无控,被剥其廬舍,故曰「剥廬,終不可用」矣。 艮果蓏「爲果」,門闕「爲廬」,坤大轝爲「車」。陽處剥上,有剛直之德,羣陰不能傷害,故果至碩大,不被剥食。君子居此,則下承覆蔭,若得車輿之安。「德車」亦作「得車」,故云「得」。坤爲「民」、爲「載」,故曰「民所載也」。小人處之,則災及庶方,无所控告,不剥其廬舍不已。艮爲「終」,坤爲「用」,故曰「終不可用也」。
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