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卦曰:「夫婦之道,不可不久也,故受之以恆。恆者,久也。」鄭玄曰:言夫婦當有終身之義。「夫婦之道」,謂咸恆也。 疏二少相感,男女之新婚。二長同居,夫婦之偕老。内則曰「夫婦之禮,唯及七十同藏無閒」,故「言夫婦當有終身之義」,而其道「不可不久也」。咸言通,恆言久。咸繼以恆者,繫下所謂「通則久」也。
䷟巽下震上恆。亨无咎利貞。虞翻曰:「恆,久也」。與益旁通。乾初之坤四,剛柔皆應,故「通无咎利貞」矣。鄭玄曰:恆,久也。巽爲風,震爲雷。雷風相須而養物,猶長女承長男,夫婦同心而成家,久長之道也。夫婦以嘉會禮通,故无咎。其能和順幹事,所行而善矣。 疏虞注:「恆,久也」,彖傳文。「與益旁通」者,恆乾通益坤也。卦自泰來,故「乾初之坤四,剛柔皆應」。是乾坤交,故通。失位,咎也。剛柔應,故「无咎」。六爻唯三上得正。初四二五不正,變而之正,則成既濟定,故「利貞」矣。鄭注:「巽爲風」,「震爲雷」,説卦文。又曰「雷以動之,風以散之」。荀彼注云「謂建卯之月,天地和合,萬物萌動。建巳之月,萬物上達,布散田野」。故云「雷風相須而養萬物」。巽爲長女,震爲長男,震上巽下,是以女承男。家人彖傳曰「男正位乎外,女正位乎内」。故云「夫婦同心而成家,久長之道也」。春官大宗伯「以嘉禮親萬民,以昬冠之禮親成男女」。乾文言曰「亨者,嘉之會也」。故云「夫婦以嘉會禮通」。通故无咎矣。乾又曰「利者,義之和也。貞者,事之幹也」。故云「能和順幹事,所行而善矣」。 利有攸往。虞翻曰:初利往之四,終變成益,則初四二五皆得其正。「終則有始」,故「利有攸往」也。 疏恆變成益,從初之四始,故云「初利往之四」。説卦「震究爲健、爲蕃鮮」,「巽究爲躁卦」,謂震究爲巽,巽究爲震也。虞彼注云「震雷巽風无形,故卦特變耳」,今恆體震巽,雷風特變故,「終變成益」。益初四二五潘校:「二」字原脱,據陳校本補。皆得其正。否泰相尋,恆益反復,是「終則有始,故利有攸往也」。
彖曰:「恆,久也。剛上而柔下,王弼曰:剛尊柔卑,得其序也。 疏孔疏「恆,久也」者,訓釋卦名也。咸明感應,故「柔上而剛下」,取二氣相交也。恆明長久,故「剛上而柔下」,取尊卑得序也。 雷風相與,巽而動,蜀才曰:此本泰卦。案:六四降初,初九升四,是「剛上而柔下」也。分乾與坤,雷也。分坤與乾,風也。是「雷風相與,巽而動」也。 疏卦自泰來,六四降初,是「柔下」也,初九升四,是「剛上」也。分乾之初以與坤,則成震而爲雷,分坤之上以與乾,則成巽而爲風,是爲「雷風相與,巽而動也」。又乾文言曰「同聲相應」,虞彼注云「謂震巽也」,「相應」猶「相與」,「與」猶親也。口訣義引褚氏云「雷資風而益遠,風假雷而增威」是也。 剛柔皆應,恆。九家易曰:初四、二五雖不正,而剛柔皆應,故通无咎矣。 疏初四、二五位雖不正,而六爻剛柔皆應,故亨通而无咎矣。 恆亨无咎利貞,久於其道也。荀爽曰:恆,震世也。巽來乘之,陰陽合會,故「通无咎」。長男在上,長女在下,夫婦道正,故「利貞,久於其道也」。 疏恆,震宫三世卦,故云「震世也」。一世變豫,二世變解。三世而下體變巽,故「巽來乘潘校:「乘」,原本作「成」,據陳校本正。之」。「陰陽會合」「雜而不厭」,故亨通无咎。巽内震外,故云「長男在上,長女在下」。得夫婦之正道,故「利貞」。又乾爲久、爲道。凡事不變則不恆,唯不正者利變之正則久。繫下潘校:「下」,原本作「上」,據所引繫下文正。曰「變則通,通則久」,故曰「久於其道也」。 天地之道,恆久而不已也。虞翻曰:泰乾坤爲天地。謂終則復始,「有親則可久」也。 疏泰有乾坤,故「乾坤爲天地」。否泰循環,恆益反復,故云「終則復始」。「有親則可久」,繫上文。虞彼注云「陽道成乾爲父,震坎艮爲子。本乎天者親上,故有親」。此終變成益,乾坤歷生六子,故云「有親」。又荀彼注「陰陽相親,雜而不厭,故可久也」。 利有攸往,終則有始也。荀爽曰:謂乾氣下終,始復升上居四也。坤氣上終,始復降下居初者也。 疏謂泰乾氣終于下,始復升于四。坤氣終于上,始復降于下。蓋初四易位,不合終始之義,故以泰初升四,上降初爲「終則有始也」。案:「有」讀爲又。「利有攸往」者,利初四、二五變之正,終成益。蓋恆自泰來,益自否來。否終則泰始,泰終則否始。恆與益反覆相循,亦終則又始也。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。虞翻曰:動初成乾爲天,至二離爲日,至三坎爲月,故「日月得天而能久照」也。 疏恆與益通,益變恆從初始。初動成乾,故爲天。變至二成離,故爲日。變至三成坎,故爲月。以乾照坤,乾爲久。故「日月得天而能久照也」。 四時變化而能久成。虞翻曰:春夏爲變,秋冬爲化。變至二離夏,至三兑秋,至四震春,至五坎冬,故「四時變化而能久成」,謂乾坤成物也。 疏春夏陽信爲變,秋冬陰詘爲化。「至三兑秋,至四震春」誤。此益變成恆,當云初已變,至二成離,是類謀「夏至日在離」。三四五互體兑,「秋分日在兑」。變至三成震,「春分日在震」。變至五成坎,「冬至日在坎」。故「四時變化而能久成」。「兩儀生四象」,四時乃乾坤所生。「乾知大始,坤化成物」,故謂「乾坤成物也」。 聖人久於其道,而天下化成。虞翻曰:聖人謂乾,乾爲道。初二已正,四五復位,成既濟定。「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」。有兩離象,「重明麗正」,故「化成天下」。 疏「聖人謂乾」者,即乾三君子也。乾道門,故爲道。又可久,故曰久。三不易方,故「久於其道」。以爻變論之。三上得位,三久其道,不與上易,則益「初二已正,四五復位,成既濟定」。「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」,所謂「久於其道」也。既濟互有兩離,「重明麗正,化成天下」,既濟之事,明「天下化成」爲既濟也。 觀其所恆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」虞翻曰:以離日照乾,坎月照坤,萬物出震,故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」,與咸同義也。 疏變初及二,是「以離日照乾」也。變四及五,是以「坎月照坤」也。體震,是「萬物出震」也。乾天坤地,震爲萬物,窮變通久,故曰「觀其所恆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」。與咸彖「觀其所感」,同一義也。
象曰:「雷風,恆。宋衷曰:雷以動之,風以散之,二者常相薄而爲萬物用。故君子象之,以立身守節而不易道也。 疏「雷以動之,風以散之」,説卦文,又曰「雷風相薄」,又曰「動萬物者莫疾乎雷,撓萬物者莫疾乎風」,故云「二者常相薄而爲萬物用」。蓋雷風至變,而至變之中有不變者存,變而不失其常者也,故曰「雷風恆」。君子象之,以立身守節而不變易其常道也。 君子以立不易方。」虞翻曰:君子謂乾三也。乾爲易爲立,坤爲方,乾初之坤四,三正不動,故「立不易方」也。 疏三本乾也,故「君子謂乾三」。「乾以易知」爲易,「立天下之大本」爲立。坤「直方大」爲方。泰乾初之坤四,乾爻惟三得其正。三正不動,故曰「立不易方也」。愚案:終變成益,則初四、二五復位。三正不動,故「立不易方」。
初六。浚恆貞凶,无攸利。侯果曰:浚,深,恆,久也。初本六四,自四居初,始求深厚之位者也。位既非正,求乃涉邪,以此爲正,凶之道也。故曰「浚恆貞凶,无攸利」矣。 疏「浚,深也」,釋言文。浚與濬通。莊九年公羊傳「浚之者何?深之也」,是其義也。「恆,久也」,彖傳文。卦自泰來,故初六自四居初,始求深位。以陰居陽,位既非正。變不當變,求乃涉邪。四不正,之初仍不正,以此求正,凶之道也。故曰「浚恆貞凶,无攸利矣」。愚案:初失位,變體潛龍在下,故曰「浚恆」。成乾則體大壯,大壯初九曰「壯于趾征凶」。變而无應,故「貞凶」。動而得凶,故「无攸利」。與大壯「征凶」同義。
象曰:「浚恆之凶,始求深也。」虞翻曰:浚,深也。初下稱浚,故曰「浚恆」。乾初爲淵,故深矣。失位變之正,乾爲始,故曰「始求深也」。 疏初位在下稱浚,故曰「浚恆」。乾四曰「或躍在淵」,淵謂初。初曰「潛龍勿用」,是初潛爲淵,故稱深矣。初失位變之正,成乾,爲「始求深也」。
九二。悔亡。虞翻曰:失位,悔也。動而得正,處中多譽,故「悔亡」也。 疏二失位,宜有悔。動成陰爲「得正」,位在二爲「處中」,二得中爲「多譽」,故宜有悔而「悔亡」也。
象曰:「九二悔亡,能久中也。」荀爽曰:乾爲久也。能久行中和,以陽據陰,故曰「能久中也」。 疏乾可久,故爲久。以陽爻據陰位,故曰能久中也。案:二在中,失位變之正,乃能行中和之道,故曰「能久中」。
九三。不恆其德,或承之羞,貞吝。荀爽曰:與初同象,欲據初隔二。與五爲兑,欲説之隔四。意无所定,故「不恆其德」。與上相應,欲往承之,爲陰所乘,故「或承之羞」也。「貞吝」者,謂正居其所,不與陰通也。无居自容,故貞吝矣。 疏初三皆陽位,故云「與初同象」。欲據于初而隔于二。與五互兑,兑爲説。欲説于五而隔于四。是「意无所定」,故「不恆其德」。三與上爲正應,欲往承上,爲上六凶陰所乘,故「或承之羞也」。以九居三,位得其正,是「正居其所」,爲恆之主。上不與凶陰相通,二五、初四爻又不正,是「无居自容」,故以貞而有吝矣。愚案:陽爲剛德,唯三得正。然正而不中,位又多凶,且居巽極,「其究爲躁卦」,又「爲進退、爲不果」,故有「不恆其德」之象。承四承五,爻皆不正。承上振恆,凶而无功。四五不當承而承,上當承而不獲所承,故有「或承之羞」之象。得正而羞,故曰「貞吝」。
象曰:「不恆其德,无所容也。」九家易曰:言三取初隔二,應上見乘,是「无所容」。无居自容,故「貞吝」。 疏釋已見上。愚案:恆唯三陽得位。爻不正者,既不見容。爻之正者,隔于不正,又不見容。是以「无所容也」。
九四。田无禽。
象曰:「久非其位,安得禽也。」虞翻曰:田謂二也,地上稱田。无禽謂五也。九四失位,利二上之五,己變承之,故曰「田无禽」。言二五皆非其位,故象曰「久非其位,安得禽也」。 疏二與四同功,故知「田謂二也」。二于三才爲地位,乾九二曰「見龍在田」,故知「地上稱田」也。禽,獲也。四近承五,故知「无禽謂五也」。陰陽相比、相應,陽爲陰得稱禽、稱獲。九四與二五相比皆失位,利二變之五,己亦變正承之。二五易位各得其正,故曰「田无禽」,謂无所得也。言二五失正,皆非其位,故象曰「久非其位,安得禽也」。案:巽爲雞稱禽,二在地上稱田。二與五應,則巽禽爲五有矣,故九四曰「田无禽」。四互乾,乾可久爲久。乾陽雖久,居非其位,恆而不得其正,故无所得也。又恆自泰來。四之初,故初曰「始求深」。初之四,故曰「久非其位」。
六五。恆其德。貞,婦人吉,夫子凶。虞翻曰:動正成乾,故「恆其德」。婦人謂初,巽爲婦。終變成益,震四復初,婦得歸陽,從一而終,故「貞婦人吉」也。震乾之子而爲巽夫,故曰「夫子」。終變成益,震四從巽,死于坤中,故「夫子凶」也。 疏動而之正,復成乾五,乾日新爲德,可久爲久,故「恆其德」。「婦人謂初」者,巽初陰也。巽長女故稱婦。終變成益,初四得正,震四復歸于初,是巽婦得歸震陽。震初爲一,巽四從初,故「從一而終」。襄三十年穀梁傳「婦人以貞爲行者也」,故曰「貞婦人吉也」。震爲乾之長子,又爲元夫,故曰「夫子」。終變成益,反震爲巽,互乾爲坤。坤乙爲死魄,震四從巽婦,死于坤中,故曰「夫子凶也」。
象曰:「婦人貞吉,從一而終也。虞翻曰:一謂初。終變成益,以巽應初震,故「從一而終也」。 疏初九爲元,元即一也,故「一謂初」。終變成益時,巽四正應震初,故云「以巽應初震」。郊特牲曰「壹與之齊,終身不改,故夫死不嫁」。是「從一而終」之義也,所謂恆也。 夫子制義,從婦凶也。」虞翻曰:震没從巽,入坤,故「從婦凶」矣。 疏「巽,德之制」,故爲制。坤爲義門,故爲義。以乾制坤爲制義。終變成益時,震夫没從巽婦,入于互坤,坤爲死喪,故「從婦凶也」。
上六。震恆,凶。
象曰:「震恆在上,大无功也。」虞翻曰:在震上,故「震恆」。五動乘陽,故「凶」。終在益上,五遠應,故「无功也」。 疏虞注説卦云「震内體爲專,外體爲躁」。震,動也。在震上,處動極,故「震恆」。五動之正,則上六乘陽,乘陽不敬,故「凶」。五終變成益,故「終在益上」。五多功,遠應二而不近比上,上不得五,故「大无功也」。「震」亦作「振」「祇」,三字同物同音。「祇」有耆音,故説文引作「榰恆」。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