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卦曰:「物不可以久居其所,故受之以遯。」韓康伯曰:「夫婦之道,以恆爲貴。而物之所居,不可以恆,宜與世升降,有時而遯者也。 疏「夫婦之道,以恆爲貴」,自一端言也。「物之所居,不可以恆」,推廣言之也。動極則靜,進極則退,故恆之震動極于上,即遯之艮止返于下,所以「與世升降,有時而遯也」。曲禮曰「七十曰老而傳」,謂血氣既衰,傳家于子,即恆繼以遯之義也。
䷠艮下乾上遯。亨。虞翻曰:陰消姤二也。艮爲山,巽爲入,乾爲遠,遠山入藏,故遯。以陰消陽,子弑其父,小人道長,避之乃通,故遯而通,則當位而應,與時行也。 疏陰始消姤,及二成遯,與臨旁通。「艮爲山」,説卦文。又「巽,入也」,故「巽爲入」。天道遠,故「乾爲遠」。乾陽爲人,入藏于遠山,故曰遯。艮爲少男,變乾爲艮,故云「以陰消陽,子弑其父」。「小人道長」,否彖傳文。陰消至否,否象曰「君子以儉德避難」。當陽消陰長之時,避之則不成否,是「避之乃通」,故「遯而亨」。當位謂五,應謂二。二陰道長,弑父弑君,由應五利貞,與時偕行,故陽不受傷,「遯而亨也」。 小利貞。虞翻曰:小陰謂二,得位浸長,以柔變剛,故「小利貞」。鄭玄曰:遯,逃去之名也。艮爲門闕,乾有健德。互體有巽,巽爲進退。君子出門,行有進退,逃去之象。二五得位而有應,是用正道,得禮見召聘。始仕他國,當尚謙謙,小其和順之道,居小官,幹小事,其進以漸,則遠妒忌之害,昔陳敬仲奔齊辭卿是也。 疏虞注:陰稱小,故「小陰謂二」。二得位爲貞,浸長則非正。以柔變剛,陰之利也,故小則利。「利貞」者,謂「執用黄牛之革」也。鄭注:「遯」,古文作「𨔵」,前漢書匈奴傳贊「𨔵逃竄伏」,故云「遯,逃去潘校:「去」字原脱,據陳校本補。之名也」。「艮爲門闕」,説卦文。又曰「乾,健也」,故云「乾有健德」。二至四互體巽,「巽爲進退」,説卦文。君子出于艮門而巽象進退,是「逃去之象」也。二五陰陽得位,上下相應,是用得正道,得禮見召聘也。凡始仕他國者,當法「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」。與臨旁通,臨兑爲和,坤爲順,體艮爲小,故云「小其和順之道」。由小官小事以漸進于尊位,則遠妒忌之害,故曰「小利貞」。莊廿二年左傳「陳公子完奔齊,齊侯使敬仲爲卿。辭曰:『羈旅之臣,幸若獲宥,及于寬政,赦其不閑于教訓,而寬于罪戾,弛于負擔,君之惠也,所獲多矣。敢辱高位,以速官謗,請以死告。詩云「翹翹車乘,招我以弓。豈不欲往,畏我友朋」。』使爲工正」。此陳敬仲奔齊辭卿之事也。
彖曰:「遯亨,遯而亨也。侯果曰:此本乾卦,陰長剛殞,君子遯避,遯則通也。 疏此本乾卦,消陽至二。陰長,是小人道長也。剛殞,是君子道消也。小人用事,則君子行遯。序卦曰「遯者,退也」。蓋進則遇難,退則保身,故「遯則通也」。 剛當位而應,與時行也。虞翻曰:剛謂五而應二,艮爲時,故「與時行」矣。 疏五陽當位而正應二,故「剛謂五而應二」。艮彖曰「動靜不失其時」,故「艮爲時」。通臨爲與,臨震爲行,故「與時行矣」。 小利貞,浸而長也。荀爽曰:陰稱小,浸而長,則將消陽,故利正居二,與五相應也。 疏泰曰「小往」,否曰「小來」,故知「陰稱小」也。陰消至二,其勢浸長,將欲消陽成否。二與五爲正應,固志守正,遯不成否,「利貞」之義也。 遯之時義大矣哉。」陸績曰:謂陽氣退,陰氣將害,随時遯避,其義大矣。宋衷曰:太公遯殷,四皓遯秦之時也。 疏陸注:「陽氣退」,謂乾消至二也。「陰氣將害」,謂消三成否,坤陰爲害也。艮彖曰「時止則止」,伏坤爲義,體乾爲大,故云「随時遯避,其義大矣」。宋注:孟子「太公避紂,居東海之濱」。史記留侯世家「上有不能致者,天下有四人。四人者,年老矣,逃匿山中」。是太公遯殷,四皓遯秦之事也。
象曰:「天下有山,遯。崔憬曰:天喻君子,山比小人。小人浸長,若山之侵天。君子遯避,若天之遠山。故言「天下有山遯」也。 疏乾爲天,純陽以喻君子。艮爲山,二陰消陽,以比小人。陰在下而浸長,若山欲侵于天。陽在上而自尊,若天常遠于山。故曰「天下有山,遯」。 君子以遠小人,不惡而嚴。」虞翻曰:君子謂乾,乾爲遠、爲嚴。小人謂陰,坤爲惡、爲小人。故「以遠小人,不惡而嚴」也。侯果曰:羣小浸盛,剛德殞削,故君子避之。高尚林野,但矜嚴于外,亦不憎惡于内,所謂「吾家耄遜于荒」也。 疏虞注:君子謂乾三也。乾爲天,天道遠,故爲遠。乾位西北,其氣凜冽,故爲嚴。小人爲二陰也。坤陰爲惡,消陽成否爲小人。陰消及三,君子道消,小人道長,「天地閉,賢人隱」,故「以遠小人,不惡而嚴也」。侯注「羣小浸盛」,謂下二陰也。「剛德殞削」,謂上四陽也。是小人在位,君子在野之時,故「君子避之」也。然當其高尚林野,但外示矜嚴以持乎已,實内无憎惡以尤乎人。「吾家耄遜于荒」,書微子文。言吾家老成之人,皆逃遁于荒野之外。引之以明遠小人之義。
初六。遯尾,厲,勿用有攸往。陸績曰:陰氣已至于二,而初在其後,故曰「遯尾」也。避難當在前,而在後,故「厲」。往則與災難會,故「勿用有攸往」。 疏爻例上爲角,初爲尾。釋水「瀵大出尾」,注云「尾,猶底也」,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「瀵」。是爻在下,故稱「尾」也。陰氣消陽,已至于二,而初在二後,故曰「遯尾」。避難當蚤,在後則「厲」。「勿用有攸往」者,以往則災難會也。
象曰:「遯尾之厲,不往何災也。」虞翻曰:艮爲尾也。初失位,動而得正,故「遯尾厲」。之應成坎爲災,在艮宜靜,若不往于四,則无災矣。 疏艮爲黔喙之屬,多長尾,故「爲尾」。以陰居初爲失位。初動得正,則遯去其尾,故曰「遯尾」。所以「厲」者,上與四應,之應成坎,坎爲災,故厲也。艮止宜靜,不往于四,則无災也。
六二。執之用黄牛之革,莫之勝説。虞翻曰:艮爲手稱執,否坤爲黄牛,艮爲皮。四變之初,則坎水濡皮,離日乾之,故「執之用黄牛之革」。莫,无也。勝,能。説,解也。乾爲堅剛,巽爲繩,艮爲手,持革縛三在坎中,故「莫之勝説」也。 疏「艮爲手稱執」者,二執三也。二執三在成否之後,故取「否坤」。九家説卦曰「坤爲黄」,又「爲子母牛」,故「爲黄牛」。又曰「艮爲膚」,皮膚同義。乾陽爲骨,坤陰爲肉。乾三覆坤成艮,在肉之外,故爲皮。考工記「攻皮之工五,圅、鮑、韗、韋、裘」。始析謂之皮,已乾謂之革,既熟謂之韋,其實一物也。「四變之初」,成離互坎。「坎水濡皮,離日乾之,故執之用黄牛之革」也。「莫」訓「无」,「勝」訓「能」,「説」讀若「脱」、訓「解」。乾陽,故爲堅剛。互巽爲繩,體艮爲手。説文「縛,束也」。以艮手持革縛之,四變三在坎中,故无能解説也。愚案:革自遯來,遯初之上成革,故「黄牛之革」與遯初同辭。二得位得中,正應在五,固志守正,故「莫之勝説」。彖傳「小利貞」,正此義也。
象曰:「執用黄牛,固志也。」侯果曰:六二離爻,離爲黄牛。體艮履正,上應貴主,志在輔時,不随物遯。獨守中直,堅如革束,執此之志,莫之勝説。殷之父師,當此爻矣。 疏坤二之乾成離,故「六二爲離爻」。離卦辭曰「畜牝牛吉」,六二爻辭曰「黄離元吉」,故「離爲黄牛」。二體艮位履正。五得中得正,故云「上應貴主」。諸爻皆言遯,二不言遯,故云「志在輔時,不随物遯」。二在中,坤二曰「直方大」,故云「獨守中直」。潘校:「直」,原本作「道」,據陳校本正。革柔而堅,居下之中,故云「堅如革束」。得正爲貞,貞固足以幹事,故云「執此之志,莫之勝説」。「殷之父師」,謂箕子也。書微子「父師若曰:自靖人自獻于先王,我不顧行遯」,足以當此爻矣。
九三。係遯,有疾厲,畜臣妾吉。虞翻曰:厲,危也。巽爲。四變時,九三體坎,坎爲疾,故「有疾厲」。遯陰剥陽,三消成坤,與上易位,坤爲臣,兑爲妾,上來之三,據坤應兑,故「畜臣妾吉」也。 疏「厲」訓「危」。「巽爲」,本亦作「巽繩爲係」。三互巽爲繩直,故稱「係」。遯成于二,二陰三陽,二係于三,故稱「係遯」。四變則三體成坎,坎爲心病稱疾,故「有疾厲」。二執用黄牛之革,據上來之三也。遯陰消之卦,故「遯陰剥陽」。三互巽特變,從家人漸之例。三動,上反三,故「三消成坤,與上易位」也。三消成坤,坤爲臣。與上易位,上體兑,兑爲妾。上來之三,據下之坤,應上之兑,故「畜臣妾吉也」。遯上下易位爲大畜,遯三,大畜之上,故言「畜臣妾」也。
象曰:「係遯之厲,有疾憊也。王肅曰:三下係于二而獲遯,故曰「係遯」。病此係執而獲危懼,故曰「有疾憊也」。此于六二畜臣妾之象,足以畜其臣妾,不可施爲大事也。 疏三比二陰,故係二而獲遯,爲「係遯」。三多凶,係則有疾而厲,因「係執而獲危懼,故曰有疾憊也」。三爲二陰所係,二陰爲小,故但可畜臣妾,而「不可施爲大事也」。 畜臣妾吉,不可大事也。」虞翻曰:三動入坤,坤爲事,故「不可大事也」。荀爽曰:大事謂與五同任天下之政。潛遯之世,但可居家畜養臣妾,不可治國之大事。 疏虞注:三動成坤爲否,坤「發于事業」,故爲事。陽稱大,陰稱小,三成否陰,故「不可大事也」。荀注:三與五同功,故「大事謂與五同任天下之政」也。當「潛遯之世」,動而成否,故但可居家養小,不可治國圖大也。
九四。好遯,君子吉,小人否。虞翻曰:否乾爲好、爲君子,陰稱小人。動之初,故「君子吉」。陰在四多懼,故「小人否」。得位承五,故无凶咎矣。 疏三消成否,四乃之初,故稱「否乾」。賈逵左傳注「好生于陽」,故「乾爲好」。乾陽故「爲君子」,坤陰故爲小人。四動之初,以乾入坤,故「君子吉」。初陰之四,四位多懼,初本「遯尾厲」,故「小人否」也。動得位上承五,「故无凶咎矣」。
象曰:「君子好遯,小人否也。」侯果曰:不處其位而遯于外,好遯者也。然有應在初,情未能棄。君子剛斷,故能舍之。小人係戀,必不能矣。故君子吉,小人凶矣。 疏四與初應,初在内,四在外。四陽當在初,今「不處其位而遯于外」,是「好遯者也」。處于外而有應于内。君子剛斷,故決然遯去。小人係戀,則不能也。故「君子吉,小人凶」也。
九五。嘉遯貞吉。虞翻曰:乾爲嘉。剛當位應二,故貞吉。謂三已變,上來之三成坎,象曰「以正志也」。 疏釋詁「嘉,美也」,乾美利,故爲嘉。剛在五爲「當位」,而下正應二,故曰「貞吉」。三已變成否,四已易初,上來之三成坎,坎爲志,故象曰「以正志也」。案:非正應而相昵曰「係」,以中正而相應曰「嘉」。隨九五「孚于嘉」,遯九五「嘉遯」,皆因三之係而見也。
象曰:「嘉遯貞吉,以正志也。」侯果曰:時否德剛,雖遯中正,嘉遯者也,故曰「貞吉」。遯而得正,則羣小應命。所謂紐已紊之綱,正羣小之志。則殷之高宗當此爻矣。 疏三消陽爲「時否」,九在五爲「德剛」。所處雖遯,而得乎中正,嘉遯者也,故貞而獲吉。陽正乎上,爲「遯而得正」。陰應于下,爲「羣小應命」。當遯之世,乾得正,是「紐已紊之綱」也。坤應正,是「正羣小之志」也。書説命曰「台小子舊學于甘盤,既乃遯于荒野」。無逸曰「其在高宗時,舊勞于外,爰暨小人。作其即位,乃或亮陰,三年不言,言乃雍。不敢荒寧,嘉靖殷邦」。以聖主遯于荒野,卒能嘉靖殷邦,故云「殷之高宗當此爻矣」。
上九。肥遯无不利。虞翻曰:乾盈爲肥,二不及上,故「肥遯无不利」,象曰「无所疑也」。 疏陽息爲盈,且乾盈于甲,故乾稱盈而爲肥也。上與三爲敵應,无所係戀。二雖執三,不能及上。故上將遠遯,无所疑顧,是以「肥遯」。三有係故疾,上无應故肥。疾故厲,肥故无不利。係則有疑,无應則无疑,故象曰「无所疑也」。
象曰:「肥遯无不利,无所疑也。」侯果曰:最處外極,无應于内,心无疑戀,超世高舉,果行育德,安時无悶,遯之肥也,故曰「肥遯无不利」。則潁濱巢許當此爻矣。 疏上處最外,内无正應,是以心无疑顧,超然遠遯。體乎乾以果行育德,法乎艮以安時无悶,故云「遯之肥也」。淮南九師訓曰「遯而能肥,吉孰大焉」,故曰「肥遯无不利」。高士傳「巢父,堯時隱人。堯讓位于許由,由以告巢父,巢父責之曰『汝何不隱汝形,藏汝光,非吾友也』。乃過清泠之水洗其耳」。故云「潁濱巢許當此爻矣」。又上之三成坎,坎心爲疑,无應則「无所疑也」。愚案:内卦艮,艮止也,故爲勿往、爲執革、爲係、爲畜。外卦乾,乾陽也,故爲好、爲嘉、爲肥。四五猶有正應,未能脱然遠去。上與三不應,且處乾野而在上極,故曰「肥遯」。古本「肥」作「𩇯」,與「蜚」、「飛」字同。後漢書注引九師訓曰「遯而能飛」。曹植七啓曰「飛遯離俗」。張衡思玄賦曰「欲飛遯以保名」。蓋上變則體小過,小過有飛鳥之象,上六應之,故曰「飛遯」。荀注乾九五云「飛者,喻无所拘也」。无所拘,故「无所疑」云。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