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集解纂疏》——李道平

序卦曰:「物不可以終過,故受之以坎。坎者,陷也。」崔憬曰:大過不可以極,極則「過涉滅頂」。故曰「物不可以終過,故受之以坎」也。 「過涉滅頂」,大過極矣,故「物不可以終過」而「受之以坎也」。大過者,以陽過也。中互兩乾,陽過乎剛,故本末愈形其弱。惟「受之以坎」,則三四兩陽,變而之陰。以柔濟剛,而陽不過乎剛。以剛助柔,而陰不失之弱。坎之兩陽,陷而得中。以中節過,庶无過中之憂乎。

坎下坎上習坎。有孚,虞翻曰:乾二五之坤,與離旁通。于爻,觀上之二。習,常也。孚,信。謂二五。水行往來,「朝宗于海」,不失其時,如月行天,故習坎爲「孚」也。 虞歸妹注云「乾主壬,坤主癸,日月會北。天地以離坎戰陰陽」。所謂易出乾入坤,離坎之神也。故「乾二五之坤」成坎,葢乾歸大有。坤二五乃交乾而爲離,離息成坎,故「與離旁通」。若從四陰二陽之例,則「觀上之二」也。八純卦唯坎加「習」者,嫌陽陷險非正,故明之。言陽息陰中,是其常也。重亦常義,故云「習,常也」,彖曰「重險」是也。「孚,信」,釋詁文。二五剛中,故「孚謂二五」。坎在天爲月,在地爲水。水之往來朝宗,潮汐不失其時,如月之行天,盈虧不失其常,故以明習坎之「有孚」也。「朝宗于海」,禹貢文。 維心亨,虞翻曰:坎爲「心」。乾二五旁行流坤,陰陽會合,故亨也。 説卦「坎爲亟心」,故「爲心」。陽在中也。「乾二五旁行流坤」,即乾二五之坤也。「旁行」者,四周行于六十四卦,即旁通也。「陰陽會合」者,即「天地以離坎戰陰陽」,「日月會北」是也。以乾通坤,通,「故亨也」。 行有尚。虞翻曰:「行」謂二,「尚」謂五也。二體震爲「行」。動得正應五,故「行有尚,往有功也」。 二陷坎中,失正當變,故知「行謂二」。「尚」與「上」通,謂五也。二互體震爲「行」。動而得正,上應五陽,故「行有尚」。「往有功也」,彖傳文。

彖曰:「習坎,重險也。虞翻曰:兩象也。天險,地險,故曰「重險也」。 兩象,上下兩象也。五,天位,坎在上爲「天險」。二,地位,坎在下爲「地險」。故曰「重險也」。 水流而不盈,荀爽曰:陽動陰中,故「流」。陽陷陰中,故「不盈」也。陸績曰:水性趨下,不盈溢崖岸也。月者,水精。月在天,滿則虧,不盈溢之義也。 荀注:二震爲動,陽動陰中,故曰「流」。盈,溢也。五艮爲止,是陽陷陰中,故不盈溢也。九五曰「坎不盈」,不盈,謂五艮也。陸注:水性趨下,流而不息,故「不盈溢崖岸」。淮南子曰「水氣之精者爲月」,故云「月者,水精」。豐彖傳曰「月盈則食」,故云「月在天,滿則虧」,即水「不盈溢之義也」。 行險而不失其信。荀爽曰:謂陽來爲險而不失中,中稱「信」也。虞翻曰:信,謂二也。震爲「行」。水性有常,消息與月相應,故「不失其信」矣。 荀注:謂乾二五之坤也。陽來陷于陰中爲「險」。居二五,故「不失中」也。在中,故「稱信也」。虞注:二中實,故「信謂二也」。互震爲「行」。故曰「行險」。水之潮汐,本有常性,消長與月相應,故曰「不失其信」。 維心亨,乃以剛中也。侯果曰:二五剛而居中,則「心亨」也。 二五居中象「心」。剛自乾來,以陽通陰,故「心亨」也。 行有尚,往有功也。虞翻曰:「功」謂五。二動應五,故「往有功也」。 繫下曰「五多功」,故「功謂五」。二變正應五,故「往有功也」。 天險不可升也,虞翻曰:謂五在天位,五從乾來,體屯難,故「天險不可升也」。 乾五位乎天德,故「五爲天位」。乾五之坤,故「五從乾來」。二至上體屯,序卦曰「屯者,難也」。故「體屯難」爲「天險」。震爲足,艮爲止,震足動而艮止之,故「不可升也」。 地險山川丘陵也。虞翻曰:坤爲地,乾二之坤,故曰「地險」。艮爲山,坎爲「川」,半山稱「丘」,丘下稱「陵」,故曰「地險山川丘陵也」。 二于三才爲地位,又坤爲地,乾二之坤,坎險以成,故曰「地險」。互「艮爲山」,體坎水爲「川」。丘高半于山,故「山半稱丘」。爾雅「大阜曰陵」,又「溴梁河墳,備八陵之數」,知陵下于丘,故「丘下稱陵」。皆地之險,故曰「地險山川丘陵也」。愚案:釋地「大阜曰陵」,博雅「小陵曰丘」,是陵高而丘卑也。虞謂「山半稱丘,丘下稱陵」,恐不然也。 王公設險,以守其邦。虞翻曰:王公,大人。謂乾五。坤爲「邦」。乾二之坤成坎險。震爲「守」。有屯難象,故「王公設險,以守其邦」。離言「王用出征以正邦」是也。案:九五,王也。六三,三公也。艮爲山城,坎爲水池,「王公設險」之象也。 虞注:王公者,大人之稱。乾九五「利見大人」,故「謂乾五」也。坤衆爲「邦」。乾二之坤成坎爲「險」。震長子繼世爲世守,故「爲守」。二至上有屯難之象,故設險隘以守其邦。旁通離,離上九象傳曰「王用出征,以正邦也」,即「設險守邦」之義也。愚案:經文「邦」字,諸本皆作「國」,李從虞注作「邦」,觀注引離象「正邦」爲證,知虞所見本,實作「邦」也。案:爻例五爲天子,三爲三公,故云「九五,王也,六三,三公也」。艮爲山,城象也。坎爲水,池象也。設城池以守邦,「王公設險之象也」。 險之時用大矣哉。」王肅曰:守險以德,據險以時,成功大矣。 吴起曰「在德不在險」,故云「守險以德」。孟子曰「天時不如地利」,故云「據險以時」。以德以時,故「成功大潘校:「大」字原脱,據王肅注補。 矣」。案:體坎伏離,兑秋震春,坎冬離夏,隨時設險,坤爲用,故曰「時用」。

象曰:「水洊至,習坎。君子以常德行,習教事。」陸績曰:洊,再,習,重也。水再至而益通流潘校:「通流」二字原倒誤,據陳校本乙。 ,「不舍晝夜」,重習相隨以爲常,有似于習。故君子象之,以常習教事,如水不息也。虞翻曰:「君子」謂乾五。在乾稱「大人」,在坎爲「君子」。坎爲「習」爲「常」。乾爲「德」,震爲「行」。巽爲教令,坤爲「事」。故「以常德行,習教事」也。 陸注:「洊,再」,釋言文。書大禹謨「卜不習吉」。哀十年左傳「卜不襲吉」。「襲」古文作「㦻」「褶」。襲,重衣也。「褶」與「習」通,故云「習,重也」。兩坎相因,故「水再至」。以水益水,故「益通流」。「不舍晝夜」,論語文。相隨爲常,有似于習。君子法其象,以常習教育之事,如水之流而不息也。虞注:九五得中得正,故「君子謂乾五」。「在乾稱大人,在坎爲君子」者,五「坎不盈」,德盛而業未大也。坎重,故「爲習。」不息,故「爲常」。五乾爲「德」,互震爲「行」。觀巽「申命行事」爲「教令」,觀坤「發于事業」爲「事」。「君子進德脩業」,如水之重習有常,故「以常德行,習教事也」。

初六。習坎,入于坎窞凶。干寶曰:窞,坎之深者也。江河淮濟,百川之流,行乎地中,水之正也。及其爲災,則泛溢平地,而入于坎窞,是水失其道也。刑獄之用,必當于理,刑之正也。及其不平,則枉濫无辜,是法失其道也,故曰「入于坎窞凶」矣。 初在坎底,故云「窞,坎之深者也」。江河淮濟爲四瀆。釋名「瀆,獨也。各獨出其水以入海是也。「百川之流,行乎地中」,即孟子所謂「水由地中行」,故云「水之正也」。及其泛溢平地,入于坎窞,是水失其常道矣。坎爲法律,上言「徽纆」,故初以「刑獄」言之。刑獄當理,爲刑之正,若用刑不平,則枉濫无辜,法失其道,猶水之泛溢而失其常也,故曰「入于坎窞凶」。愚案:説卦曰「巽入也」。坎初巽象半見,陰開象穴,故曰「入于坎窞」。失位无應,故「凶」也。

象曰:「習坎入坎,失道凶也。」虞翻曰:習,積也。位下,故「習」。坎爲「入」。坎中小穴稱「窞」。上无其應,初二失正,故曰「失道凶」矣。 自陽德言「習」爲「常」。自險勢言,「習」爲「積」。故云「習,積也」。坎自初積,故位下稱「習」。説卦言坎「萬物之所歸也」,故曰「入」。字林「窞,坎中小穴也」。兩坎之下,是坎中之窞。初在下,是「入于坎窞」之象。蓋習坎,其位也。入坎,其失道也。陽爲道,初失位,故曰「失道」。四无正應,初與二皆失位,故曰「失道凶也」。言初而及二者,以二「求小得」,亦失道也。

九二。坎有險,求小得。虞翻曰:陽陷陰中,故「有險」。據陰有實,故「求小得」也。 説卦「坎,陷也」。乾來之坤,是「陽陷陰中」。位在坎,不能自出險中,是坎而又有險,謂上更遇坎也。下據初陰,陽位爲「實」,故云「據陰有實」。陰爻爲「小」,故曰「求小得」。「得」謂得初也。

象曰:「求小得,未出中也。」荀爽曰:處中而比初三,未足爲援,雖「求小得」,未出于險中。 在二爲「處中」,承三爲「比三」。三不得位,「未足爲援。比三,故「求小得」。失位,故「未出于險中」。此以「得」爲得三,與虞異也。二變正應五,則「往有功」爲出險。今據初而「求小得」,是以「未出于險中」也。虞注未濟潘校:「未濟」原作「既濟」,據彖傳正。 彖傳「未出中」謂「二未變而在坎中」是也。

六三。來之坎坎,險且枕。入于坎窞,勿用。虞翻曰:坎在内稱「來」。在坎終坎,故「來之坎坎」。枕,止也。艮爲止。三失位,乘二則「險」。承五隔四,故「險且枕」。「入于坎窞」,體師三「輿尸」,故「勿用」。 在外曰「往」,在内曰「來」。言内則有外之辭。往來皆坎,故「來之坎坎」。人卧,以枕薦首則止,故云「枕,止也」。以三互艮爲止也。三失正位,二在坎中,故「乘二則險」。三上承五,隔于六四。故「險且枕」。以坎接坎,三居上坎之下,故「入于坎窞」。初至四體師,師六三曰「師或輿尸」,象曰「无功」。三應上,上六曰「小人勿用」,謂三也。故坎三亦曰「勿用」,所以戒上也。又三居内坎外坎相交之地,當思出險。乃陰柔之資,不中不正,在險之中,且以爲安枕焉,則終「入于坎窞」而凶矣。「險且枕」,即安其菑利其危者也。

象曰:「來之坎坎,終无功也。」干寶曰:坎,十一月卦也。又失其位,喻殷之執法者,失中之象也。「來之坎坎」者,斥周人觀釁于殷也。枕,安也。「險且枕」者,忍以暴政加民而无哀矜之心。淫刑濫罰,百姓无所措手足,故曰「來之坎坎,終无功也」。 坎主冬至,故爲十一月。卦三不中不正爲「失位」。十一月天氣閉塞,又失位且失中,坎象執法,故以「喻殷之執法者,失中之象也」。殷法失中爲「坎坎」,周來觀之爲「來之坎坎」。斥,指也。「斥周人觀釁于殷也」者,如泰誓「觀政于商」是也。「枕」所以安首,故云「枕,安也」。居險之中,且安枕焉,故言安「忍以暴政加民而无哀矜之心」。水失位則泛溢,故言「淫刑濫罰,百姓无所措手足」。此所以「來之潘校:「之」字原脱,据彖傳補。 坎坎」而「終无功也」。案:「三與五同功」,三失位不能承五,故「无功」。三應上爲「終」。上「係徽纆」,故「終无功」。又體師,師三象曰「大无功也」。

六四。尊酒簋貳用缶,虞翻曰:震主祭器,故有「尊簋」。坎爲酒。簋,黍稷器。二潘校:「二」,原本作「三」,據卦象正。 至五有頤口象,震獻在中,故爲「簋」。坎爲木,震爲足,坎酒在上,「尊酒」之象。貳,副也。坤爲「缶」。禮有副尊,故「貳用缶」耳。 序卦曰「主器者莫若長子」,震卦辭曰「不喪七鬯」,故「震主祭器」。尊、簋、缶,皆祭器也。考工記「旊人爲簋」。簋以瓦爲之,亦缶類,坤象也。震爲稼,故云「簋,黍稷器」。二潘校:「二」,原本作「三」,據卦象正。 至五有頤口之象,天官膳大「王燕飲酒則爲獻主」。震主器,故爲獻。獻在頤中,故爲「簋」。坎于木爲堅多心,故爲「木」。謂下坎也。二互震爲足。君尊有豐,以木爲之,若豆而卑。言「震爲足」者,以其在下。坎酒在豐上,「尊酒」之象。「貳,副也」者,坤爲缶,説見比卦注。酒于尊中曰「副」。天官酒正曰「大祭三貳,中祭再貳,小祭一貳」。鄭彼注云「貳,副益之也」。弟子職曰「周旋而貳」,故曰「禮有副尊」。「貳用缶」者,副尊用缶也。 内約自牖,終无咎。虞翻曰:坎爲「内」也。四陰小,故「約」。艮爲「牖」。坤爲户,艮小光照户,「牖」之象。「貳用缶」,故「内約自牖」。得位承五,故「无咎」。崔憬曰:于重險之時,居多懼之地,近三而得位,比五而承陽。脩其絜誠,進其忠信,則雖祭祀省薄,明德惟馨,故曰「尊酒簋,貳用缶」。「内約」,文王于紂時行此道。從羑里「内約」,卒免于難,故曰「自牖終无咎」也。 虞注:坎歸爲入,「入」「内」同物,故「坎爲内」也。四陰爲小,小故「約」。又坎信亦爲「約」也。艮「門闕」,故「爲牖」。坤「闔户」爲「户」,艮「小石」爲「小光照户」,皆「牖」之象。詩采蘋曰「于以奠之,宗室牖下」,毛傳云「奠于牖下」,是「内約自牖」之義也。四得位上承九五,故有是象而「无咎」也。崔注:四在兩坎,故云「于重險之時」。四位「多懼」,故云「居多懼之地」。下近三而己得位,雖重險而不險。比五而上承陽,雖多懼而不懼。坎爲心,四居心位,伏巽「絜齊」,故云「脩其絜誠」。中虚象中孚,中,忠也。孚,信也。故云「進其忠信」。祭品雖云省薄,明德可薦馨香,故「尊酒簋,貳用缶」也。史記周本紀「帝紂乃囚西伯于羑里」,漢書景十三王傳「文王拘于牖里」,是「牖」,「羑」古字通也。文王處羑里坎險之時,内其絜誠忠信之道,卒免于難,故曰「内約自牖,終无咎也」。隱二年左傳「苟有明信,澗谿沼沚之毛,蘋蘩蕰藻之菜,筐筥錡釜之器,潢汙行潦之水,可薦于鬼神,可羞于王公」,即「尊酒内約」之義也。

象曰:「尊酒簋,剛柔際也。」虞翻曰:「乾剛坤柔」,震爲交,故曰「剛柔際也」。 「乾剛坤柔」,雜卦文。屯彖傳曰「剛柔始交而難生」,謂乾剛坤柔始交而成坎也。際,接也。乾交坤自震始,故「震爲交」。四互二三爲震,而上與五接,故曰「剛柔際也」。簋,古音机。與缶、牖爲韻,别本有「貳」字者,衍文也。

九五。坎不盈,禔既平,无咎。虞翻曰:盈,溢也。艮爲止,謂「水流而不盈」。坎爲「平」。禔,安也。艮止坤安,故「禔既平」。得位正中,故「无咎」。 説文「盈,滿器也」,故云「溢也」。祭義「樂主其盈」,鄭注亦云「猶溢也」。體坎互艮,坎流艮止,故「流而不盈」。尚書大傳曰「非水無以準萬里之平」。釋名「水,準也。準,平物也」,故「坎爲平」。京房許慎皆云「禔,安也」。坤卦辭云「安貞吉」,故曰「艮止坤安」。既安且平,水之德也。以九居五,得位得中,故「无咎」。

象曰:「坎不盈,中未光大也。」虞翻曰:體屯五中,故「未光大也」。 屯九五象曰「屯其膏,施未光也」,以在坎中也。二至上體屯,五居屯中,離伏不見,故「中未光大也」。成既濟離出,則光大矣。

上六。係用徽纆,寘于叢棘,三歲不得凶。虞翻曰:徽纆,黑索也。觀巽爲繩,艮爲手,上變入坎,故「係用徽纆」。寘,置也。坎多心,故「叢棘」。獄外種九棘,故稱「叢棘」。二變則五體剥,剥傷坤殺,故「寘于叢棘」也。「不得」謂不得出獄。艮止坎獄,乾爲「歲」,五從乾來,三非其應,故曰「三歲不得,凶」矣。 卦自觀來。「觀巽爲繩」,坤于地爲黑,故云「徽纆,黑索也」。互艮爲手,觀艮上變入坎,故「係用徽纆」也。「寘,置也」,説文文。九家説卦「坎爲叢棘」。坎「于木爲多心」,故稱「叢棘」。哀公八年左傳曰「吴藩衛侯之舍,以將執衛侯,囚邾子益于樓臺,則栫之以棘」。此以棘禁人之始。今云「獄外種九棘」,于經无攷,不審虞何據也。觀上來二,故取二變爲象。葢二變則五體剥,剥滅爲傷,坤陰爲殺。傷而且殺,故必「寘于叢棘也」。口訣義引虞注云「以置九棘,取改過自新」。秋官司圜曰「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」。故「不得」謂不能改而不得出獄也。「艮止坎獄」,謂止于獄也。「乾爲天」,天數十二,歲有十二月,故「乾爲歲」。五從乾入坤,三爲敵應,故三歲不得出獄,爲「凶」矣。

象曰:「上六失道,凶三歲也。」九家易曰:坎爲叢棘,又爲法律。案:周禮,王之外朝,左九棘、右九棘、面三槐。司寇公卿,議獄于其下。害人者,加明刑,任之以事。上罪三年而舍,中罪二年而舍,下罪一年而舍也。案:坎于木堅而多心,「叢棘」之象也。坎下巽爻,巽爲繩直,「係用徽纆」也。馬融云「徽纆,索也」。劉表云「三股爲徽,兩股爲纆,皆索名,以繫縛其罪人矣」。 九家注:「坎爲叢棘」,又「爲法律」,皆九家説卦文。周禮秋官朝士「掌外朝之法。左九棘,孤卿大夫位焉。右九棘,公侯伯子男位焉。面三槐,三公位焉」。又曰「左嘉石,平罷民焉。右肺石,達窮民焉」。鄭氏謂「罷民,邪惡之民也」。「外朝」爲詢事之處,故使司寇公卿議獄于下。「害人者」以下,皆司圜文也。鄭彼注云「明刑,書其罪惡于大方版,著其背,任之以事,若今時罰作」。舍,釋之也。愚案:論語曰「上失其道,民散久矣。如得其情,則哀矜而勿喜」,爻言「三歲不得」,謂不得其情也。蓋上六陰柔失道,久繫不得其情,故「凶三歲也」。案:叢棘、徽纆,釋已見前。馬氏亦㮣言「索」爾。穀梁傳疏陸德明云「三糾繩曰徽,二糾繩曰纆」,與劉注合。字林又以「糾爲兩合繩,纆爲三合繩」,是二股三股,亦无定詁。不如馬氏,㮣言「索也」。論語「縲絏」注云「縲,黑索」,疏云「古者以黑索拘攣罪人」。不如虞云「黑索」爲可據也。
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