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城隍

《全校會註集評聊齋志異》——蒲松齡

卷一

予姊丈之祖宋公,諱燾,邑廪生。 上十二字,鑄本作「宋公諱燾,邑庠生」;「丈」:青本作「夫」。一日,病卧,見吏人持牒, 牒:〔何註〕公文也。 青本、黄本「吏」下無「人」字。牽白顛馬 白顛馬:〔吕註〕詩經·秦風:「有馬白顛。」傳:「白顛,額有白毛,今謂之的顙。」來,云:「請赴試。」公言:「文宗 文宗:〔吕註〕詩源指訣:「陳子昂作感遇詩三十八首,王適見之,曰:『海内文宗也。』」△按:文宗於此指主考官。未臨,何遽得考?」吏不言,但敦促之。公力疾乘馬從去。 「力疾」:除青本外,各本均作「力病」,今據手稿本雲蘿公主及青本改。鑄本無「從」字。路甚生疏。至一城郭,如王者都。移時入府廨。宫室壯麗,上坐十餘官, 「坐」:康熙本作「座」。都不知何人,惟關壯繆 關壯繆:〔吕註〕蜀後主建興七年,追諡帝壯繆。宋高宗建炎二年,加封壯繆義勇武安王。孝宗淳熙十四年,加封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。郭子章謂「繆」與「穆」通。〔馮評〕繆非美諡也。一説繆與穆通。○本朝定諡忠武。可識。簷下設几、墩 墩:〔何註〕音敦。平地有堆曰墩。李白詩:「冶城訪古跡,猶有謝安墩。」各二。先有一秀才坐其末,公便與連肩。 連肩:〔何註〕猶隨肩、比肩也。几上各有筆札。 筆札:〔吕註〕前漢書·司馬相如傳:「請爲天子遊獵之賦。賦成奏之。上許,令尚書給筆札。」○按:札,木簡之薄者也;又,櫛也,編之櫛齒相比也。見釋名 俄:〔何註〕五何切,頃刻也。題紙飛下,視之,八字云:「一人二人,有心無心。」二公文成,呈殿上。公文中有云:「有心爲善,雖善不賞;無心爲惡,雖惡不罰。」〔但評〕有心無心,明慎用刑之道,不外乎是。〔方評〕有心爲善則偽,無心爲惡是過,其賞罰當有差等。遽曰不賞不罰,亦非平論。然可知冥間責備賢智而寬待愚不肖也。〔馮評〕儒家、道教、釋宗,三教一家,同此妙理。○此高一層議論,可通其理於聖學。昔半癡居士爲之解曰:「中人以下雖有心爲善亦賞,中人以上雖無心爲惡亦罰。」更爲圓通。諸神傳贊不已。召公上,諭曰:「河南缺一城隍, 城隍:〔吕註〕王敬哉冬夜箋記:「城隍之名見於,若廟祀則莫究其始。」禮記曰:「天子大蜡八,伊耆氏始爲蜡。」註:「伊耆,堯也。蓋蜡祭八神,水庸居七。水,隍也;庸,城也。此正祭城隍之始。」○按:城隍廟之神,丘文莊以爲祀於開元之後,不知蕪湖建祠昉於赤烏。武陵修祠,著之民吏。困學紀聞云:「北齊慕容儼鎮郢城時,城中先有神祠,俗號城隍神。」則六朝已有之矣。〔吕註補〕:説文:「隍,城池也,有水曰池,無水曰隍。」君稱其職。」公方悟, 「方」:康熙本作「乃」。頓首泣曰:「辱膺寵命,何敢多辭。但老母七旬,奉養無人,請得終其天年, 終其天年:〔吕註〕戰國策·韓策:「老母今以天年終。」惟聽録用。」上一帝王像者,即命稽母壽籍。 「像者」:鑄本、異史本、二十四卷本作「者像」。「命」:青本、黄本作「令」。有長鬚吏,捧册翻閲一過,白:「有陽算九年。」共躊躇 躊躇:〔何註〕音儔除,猶疑不進也。前漢書·李夫人傳:「哀裴回以躊躇。」間,關帝曰:「不妨令張生攝篆 攝篆:〔吕註〕漢許慎説文解字叙:「秦書有八體。及新莽居攝,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時有六書,三曰篆書,即小篆也,下杜人程邈所作。五曰繆篆,所以摹印。」○攝篆,謂攝其印,即所謂繆篆也。△按:攝篆,即代掌印信,代理職務。九年,瓜代 瓜代:〔吕註〕左傳·莊八年齊侯使連稱、管至父戍葵丘,瓜時而往,曰及瓜而代。可也。」乃謂公:「應即赴任。今推仁孝之心,〔但評〕立言之旨,首揭於此。給假九年,〔但評〕推仁孝而給假,得自聖帝之命,立言有本,有關名教不少。〔方評〕孝通神明,故準給假。與陽世告終養同。及期當復相召。」又勉勵秀才數語。二公稽首並下。秀才握手,送諸郊野,自言長山〔馮評〕新城别號長山。△按:長山在新城西南。張某。以詩贈别,都忘其詞,中有「有花有酒春常在,無燭無燈夜自明」之句。 「燭」:青本作「月」。「無燭無燈」:康熙本作「無燈無燭」。公既騎,乃别而去。及抵里,豁 豁:〔何註〕呼刮切,豁然開寤也。△按:「刮」應作「括」。若夢寤,時卒已三日。母聞棺中呻吟, 呻吟:〔何註〕呻,氣也,嘆也。韓文:「察其嚬呻。」註:「蹙額愁嘆也。」歐文:「暫痛勿呻吟。」 「若」:二十四卷本作「然」。「寤」:鑄本、二十四卷本作「晤」。「棺中」:康熙本脱「中」。扶出,半日始能語。問之長山,果有張生,於是日死矣。後九年,母果卒。營葬既畢,浣濯 濯:〔何註〕音濁,浣也。入室而没。其岳家居城中西門内, 「内」:鑄本、二十四卷本、異史本作「裏」。忽見公鏤膺朱幩, 鏤膺朱幩:〔吕註〕詩·秦風:「虎韔鏤膺。」傳:「膺,馬帶也。」詩·衛風:「朱幩鑣鑣。」傳:「幩,飾也。國君以朱纏,且以爲飾」。〔何註〕鏤膺,詩·小戎:「虎韔鏤膺。」膺,馬胸前帶也。朱幩,:「朱幩鑣鑣。」鑣,補嬌切,馬銜外鐵;幩音汾,飾也。人君朱纏爲飾,一名扇汗,一名排沫。輿馬甚衆,登其堂,一拜而行。相共驚疑,不知其爲神,奔訊鄉中, 「訊」:鑄本、二十四卷本、異史本作「詢」。則已殁矣。公有自記小傳,惜亂後無存,此其略耳。

〔但評〕考城隍,寓言也。自公卿以至牧令,皆當考之。考之何?以仁孝之德,賞罰之公而已矣。○一部大文章,以此開宗明義,見宇宙間惟「仁孝」兩字生死難渝;正性命,質鬼神,端在乎此,舍是則無以爲人矣。「有心爲善」四句,自揭立言之本旨,即以明造物賞罰之大公。至「有花有酒」二語,亦自寫其胸襟爾。

〔何評〕一部書如許,託始於考城隍,賞善罰淫之旨見矣。篇内推本「仁孝」,尤爲善之首務。

〔校記〕(底本:手稿本 參校本:康熙本、青本、黄本、二十四卷本、異史本、鑄本)
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