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稿本題作「武技一」,其右有「拳勇」二字,不類作者筆迹。
李超,字魁吾, 「吾」:二十四卷本作「五」。淄之西鄙人,豪爽好施。偶一僧來托鉢, 「好施,偶一僧來」:青本、黄本作「好施僧,一僧來」。李飽啖之。僧甚感荷,乃曰:「吾少林 少林:〔吕註〕明都穆遊嵩山記:「少林寺在少室山北麓。後魏時孝文爲胡僧跋陀建。」○堅觚集:「隋大業中,天下大亂,流賊萬人將近少林寺。僧議散走。有火工老頭陀云:『爾等勿憂,老僧一棒盡掃。』衆笑其妄。頭陀即持短棒冲賊鋒。當之者辟易,皆遠避,不敢入寺。遂選少壯僧人百餘,授棍法而去。蓋緊那羅佛現身也。至今拳法仍稱少林云。」〔吕註補〕:按今人談武藝,輒曰從少林寺出來。昔唐太宗征王世充,用少林寺僧破之。其首功十三人,最者曰曇深,封大將軍,次論功封爵有差。有不願官者,賜田四十頃,聽其焚修,給敕護寺;是以拳勇之風至今不衰。出也。有薄技,請以相授。」李喜,館之客舍,豐其給, 二十四卷本「給」上有「供」字。旦夕從學。三月,藝頗精,意得甚。 「得甚」:鑄本、異史本、二十四卷本作「甚得」。僧問:「汝益乎?」曰:「益矣。師所能者,我已盡能之。」〔馮評〕世之學者稍有所能,便算盡師所得,如此多矣,豈一李超!〔但評〕拾其糟粕,遂自鳴得意曰:「道在是矣。」使試之,鮮有不蹉跌爲人嘲笑者。曲藝且然,况聖人之道乎?僧笑命李試其技。李乃解衣唾手, 唾手:〔吕註〕後漢書註引九州春秋:「公孫瓚曰:『始天下兵起,我謂唾手而决。』」如猿飛,如鳥落,騰躍移時,詡詡然驕人而立。 「驕人」:手稿本作「交人」,鑄本、異史本、二十四卷本作「交乂」。今據青本、黄本改。〔何評〕可笑。僧又笑曰:「可矣。子既盡吾能,請一角低昂。」李忻然,即各交臂作勢。既而支撑格拒,李時時蹈僧瑕;僧忽一脚飛擲,李已仰跌丈餘。僧撫掌曰:「子尚未盡吾能也!」〔馮評〕捷筆。李以掌致地,慚沮請教。又數日,僧辭去。李由此以武名, 「以武名」:鑄本無「武」字,二十四卷本「武」下有「藝」字。遨遊南北,罔有其對。偶適歷下, 歷下:〔吕註〕濟南府志:「歷下城在府城西。」史記·晉世家:「平公元年,伐齊,齊靈公與戰歷下。」即此。見一少年尼僧,弄藝於場,觀者填溢。 填溢:〔何註〕人滿也。尼告衆客曰:「顛倒一身,殊大冷落。有好事者,不妨下場一撲爲戲。」如是三言, 「三言」:二十四卷本作「宣言者三」。衆相顧,迄無應者。李在側,不覺技癢,〔但評〕忽然技癢,又忘仰跌丈餘時矣。意氣而進。尼便笑與合掌。才一交手,尼便呵止,曰:「此少林宗派也。」即問:「尊師何人?」李初不言,固詰之, 鑄本、異史本、二十四卷本「固」上有「尼」字。乃以僧告。尼拱手曰:「憨和尚汝師耶?若爾,不必較手足, 「汝」:二十四卷本作「爾」。「較」:鑄本作「交」。願拜下風。」 拜下風:〔吕註〕左傳·僖十五年:「羣臣敢在下風。」〔但評〕真能事者,自能解事,必不驕人,必不妄動。〔馮評〕大方局面。李請之再四,尼不可;衆慫臾之, 「衆」:手稿本原作「僧」,塗改。「臾」:二十四卷本作「恿」。尼乃曰:「既是憨師弟子,同是個中人,無妨一戲。但兩相會意可耳。」 青本、黄本無「兩」字。〔但評〕不是個中人不知會意,不肯會意;駢指而削其股,猶是但相會意耳。李諾之,然以其文弱故,易之;又年少喜勝, 此上八字:二十四卷本「故」作「頗」,「喜」上有「心性」。「年少」:青本作「少年」。思欲敗之,以要一日之名。方頡頏間,尼即遽止。李問其故,但笑不言。〔馮評〕從容乃爾。李以爲怯,固請再角,尼乃起。少間,李騰一踝去,〔馮評〕此即前憨師一腿也,用得不是路。尼駢五指下削其股。李覺膝下如中刀斧,蹶仆不能起。 「蹶仆」:二十四卷本作「蹶踣」。〔何評〕自取。尼笑謝曰:「孟浪迕客,幸勿罪!」李舁歸,月餘始愈。後年餘,僧復來,爲述往事,僧驚曰:「汝大鹵莽! 鹵莽:〔吕註〕莊子·則陽篇:「耕而鹵莽之,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。」註:「鹵莽,輕脱末落,不盡其分也。」又:「君爲政焉勿鹵莽。」註:「鹵莽,猶麤粗也。」〔但評〕鹵莽人到處吃虧,到處出醜。惹他何爲?幸先以我名告之,不然,股已斷矣!」
王阮亭先生云:「此尼亦殊縱跡詭異不可測。」 「王阮亭先生」:青本作「王漁洋先生」,異史本、二十四卷本作「王阮亭」。二十四卷本無「詭異」二字。又云:「拳勇之技,少林爲外家,武當張三峰 張三峰:〔吕註〕未詳。○萬姓統譜:「張三丰,不知何許人,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煉,結庵玉虚宫。經書一覽即成誦。寒暑惟一箬笠。日行千里,静則暝目。旬日所啖,升斗輒盡;或辟穀數月,自若也。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,自言辭世,留頌而逝。民人楊軏山等置棺斂訖;臨葬發視之,三丰復生。後入蜀,見蜀王;又入武當。永樂中遣使尋訪,不遇,時稱張仙云。」○按:志異作「三峰」,此作「三丰」,且第言其靈貴,未言其精於拳勇也;而既云入武當,則又似爲一人,俟再考。爲内家。三峰之後,有關中人王宗。宗傳温州陳州同。州同,明嘉靖間人。故今兩家之傳,盛於浙東。順治中,王來咸,字征南,其最著者,鄞人也。 二十四卷本「最」作「尤」,「鄞」作「蘄」。「鄞」:手稿本、黄本、青本、異史本、鑄本作「靳」,今據但本改。雨窗無事,讀李超事始末,因識於後。阮亭書。 「阮亭書」:青本作「漁洋書」,二十四卷本、異史本無此三字。○征南之徒,又有僧耳、僧尾者,皆僧也。」 此上十四字:異史本、黄本無;「僧耳」、「僧尾」:二十四卷本作「僧尼」、「僧耳」。
〔何評〕今所傳仍有兩派,但世俗多説少林,要亦耳食者衆耳。
〔校記〕(底本:手稿本 參校本:青本、黄本、異史本、二十四卷本、鑄本)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