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一百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

《太平廣記》——李昉等十四人

  • 張應
  • 釋道安
  • 周閔
  • 王懿
  • 謝敷
  • 僧法洪
  • 劉式之
  • 劉齡
  • 陳安居
  • 馬虔伯

張 應

張應歷陽人。本事俗神,鼓舞淫祀。咸和八年,移居蕪湖。妻得病,請禱備至,財産略盡。妻,法家弟子也,謂曰:「今病日困,求鬼無益,乞作佛事。」許之,往精舍中,見竺曇鎧。謂曰:「佛如愈病之藥,見藥不服,雖事無益。」許當事佛,謂期明日當往。「曇」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六十二作「曇鎧」。歸,夜夢見人長丈餘,從南來,入門曰:「此家何乃爾不淨?」見曇鎧隨後曰:「始欲發意,未可責之。」眠覺,便秉火,作高座及鬼子母座。曇鎧明往,説其夢。遂受五戒,屏除神影,大設福供。妻病有間,尋即全愈。

咸康二年,馬溝糴鹽,還泊蕪湖,夜宿,夢見三人,以鈎釣之。曰:「我佛弟子。」牽終不置,曰:「奴判走多時。」恐,謂曰:「放我,當與君一升酒。」釣人乃放之,謂曰:「但畏後人復取汝耳。」眠覺,腹痛泄痢。達家,大困。曇鎧闊絶已久。病甚,遣請之,適值不在。尋氣絶,數日而蘇。説有數人以鈎釣之,將北去,下一坂岸,有鑊湯刀劍楚毒之具。悟是地獄,欲呼師名,忘曇鎧字,但喚「和尚救我」,亦時喚佛。有頃,一人從西面來,長丈餘,執金杵欲撞釣人,皆怖散。長人引去,謂曰:「汝命盡,不復久生,可暫還家,頌唄三偈,并取和尚名字。三日當復命過,即生天矣。」即復蘇。既而三日,持齋頌唄,遣人將疏取曇鎧名。至日食畢,禮佛讚唄,與家人辭别,澡沐冠帶,如睡而亡。出《法苑珠林》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六十二引《冥祥記》。

釋道安

東晉恆山沙門釋道安者,經之亂,避地於襄陽,注《般若道行》《密跡》諸經,《析疑》《甄解》二十餘卷。恐不合理,乃誓曰:「若所説不違理者,當見瑞相。」乃夢見一道人,頭白眉長,語曰:「君所注經,殊合道理。我不得入泥洹,住在西域,當相助弘道。可時設食也。」後遠公云:「昔和尚所夢,乃是賓頭盧也。」於是立座飯之,遂成永則。「永」《會校》誤認作「末」。出《法苑珠林》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十八注出《梁高僧傳》并雜録記。出《高僧傳》卷五《釋道安傳》。又見《集神州三寶感通録》卷下。

周 閔

周閔汝南人,護軍,世奉佛法。蘇峻之亂,邑人皆東西播遷。家有《大品》一部,以半幅八丈素,反復書之。又有他經數部,《大品》亦雜在其中。既當避難單行,不能得盡持去,尤惜《大品》,不知在何部中。倉卒而去,徘徊嘆惋,不覺《大品》忽自出外。驚喜,持去。周氏遂世寶之,至今尚在。

一説云:周嵩胡母氏有素書《大品》,其素廣五寸,而《大品》一部盡在焉。又并有舍利,銀甖置之,並緘於深篋中。永嘉之亂,胡母將避兵南奔,經及舍利自出篋外,因取懷之,以渡江東。又嘗遇火,不暇取經。及屋盡火滅,得之於灰燼之下,儼然如故。會稽王道子曾孫求以供養。後常暫在新渚寺劉敬叔云:「曾親見此經,字如麻子,點畫分明。」新渚寺,今天安是也。此經蓋得道僧慧則所寫也。或云:嘗在簡靖,道尼轉誦。出《冥祥記》

王 懿

王懿,字仲德太原人。爲車騎將軍,世信佛法。父「黄」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六十五作「苗」。中山太守,爲丁零所害,與兄扶母南歸。登涉飢疲,絶糧無計,唯歸心三寶。忽見一童子牽青牛,見等各與一飯,因忽不見。時積雨大水,前望浩然,莫知揭厲。俄有一白狼馴繞其前,過水復返,似欲引導,如此者三。於是隨狼行,水纔至膝,得路歸朝。後自五兵尚書爲徐州刺史。嘗欲設齋,宿昔灑掃,盛列香花經像。忽聞法堂有經唄聲,清婉流暢。遽往視,見五沙門在佛座前,神儀偉異,心甚欽敬。沙門顧盻依然,瞻禮未竟,皆竦身飛空而去。親賓見者,倍增信悟。出《法苑珠林》

謝 敷

謝敷,字慶緒會稽山陰人,鎮軍將軍之兄子也。少有高操,隱於東山。篤信大法,精勤不倦。手寫《首楞嚴經》,嘗置都下白馬寺中。寺爲山火所延,什物餘經,並成煨燼,而此經止燒紙頭界畫外而已。文字悉存,無所毁失。死時,友人疑其得道,及聞此經,彌加驚異。出《法苑珠林》《法苑珠林》卷十八注出《冥祥記》。

僧法洪

世沙門僧法洪瓦官寺義熙十二年,時官禁鎔鑄,元發心鑄丈六金像,私鑄竟,像猶在模,所司知覺,收楚械。念《觀音》,每日百遍,忽夢所鑄金像往獄,手摩頭曰:「無慮。」其像胸前方一尺許,銅色燋沸。當禁日,國家牛馬不肯入欄,時以爲怪。旬日有赦,得免,像即破模而自現也。出《辯正論》

劉式之

彭城劉式之,常供養一金像,無故失去,不知所在。式之夙夜思愆自責,至念冥通,經百日後,其像忽然自現本座,神光照室。全家驚喜,倍加傾心。出《辯正論》

劉 齡

劉齡,不知何許人,居晉陵路城村。頗奉佛法,於宅中立精舍,時設齋。元嘉九年三月二十七日,父暴亡。時巫祝並云:「家當更有三人喪亡。」鄰家有事道祭酒魏叵,常爲章符,誑誘村里。語曰:「君家喪禍未已,由奉不明神故也。「不明」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六十二作「胡」。若改事大道,必蒙福祐。不改意者,將滅其門。」遂敬延祭酒,罷不奉法。云:「宜焚經像,灾乃當除耳。」遂藝精舍,「藝精舍」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六十二作「閉精舍戶」。炎熾移日,唯屋而已。經像幡座,儼然如故。像於中夜大放赤光,其時諸祭酒有二十許人,有懼靈驗密委去者。等師徒意猶不止,被髮禹步,執持刀索,云:「斥佛還故國,不得留中夏爲民害也。」於其處,如有人毆打,頓仆於地。家人扶起,方餘氣息,遂痿躄不能行。魏叵體内發疽,日出血三升,不一月苦死。自外同伴,並患癩疾,鄰人東安太守水立和「立」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六十二作「丘」,許本同。是。歷史上有以「水丘」爲姓,且觀察字形,更接近「丘」字。傳於東陽,時多見者。出《法苑珠林》

陳安居

陳安居襄陽縣人也。伯父少事巫俗,鼓舞祭祀,神像盈宅。父獨敬信法,恆自齋戒。伯父無子,以安居紹焉。安居雖即伯舍,而理行精至,廢絶淫祀。忽得病發狂,則爲歌神之曲。迷悶邪僻,如此彌歲,而執心愈固。常誓曰:「若我所執之志,偶當虧奪者,必先自臠截四體,乃就其事。」家人並諫之,安居不聽。

經三年,病發死,但心下微暖,家不敢殮。至七日夜,守者覺尸足間如有風來,飄動衣衾。蘇而有聲。家人初懼尸蹷,皆走避之。既而稍能轉動,仍求水漿。家人喜,問:「從何來?」安居具説所經。初見有人若使者,持刀數十,人呼去。從者欲縛之,使者曰:「此人有福,未可縛也。」行可百許里,至一城府,屋宇甚整。使者將至,府所如局司之處。俄有人授紙筆,令安居曰:「可疏二十四通,死名安居。」如言疏名成數通。有一人從内出,揚聲大呼曰:「安居可入。」既入,稱安有教付刺奸。「安」字疑衍。文意難通,待查。獄吏兩人,一云:「與大械。」一云:「此人頗有福,只可三尺械。」議論不決。乃共視文書。久之,遂與三尺械。

少頃,見一貴人,翼從數十,形貌都雅。謂安居曰:「汝那得來?」安居具陳所由。貴人曰:「汝伯有罪,但宜録治。以先殖小福,故今得游觀也。」獄吏不肯釋械,曰:「府君無教,不敢專輒。」貴人曰:「但付我,不使走逸也。」乃釋之。貴人將安居遍至諸地獄,備見苦楚,略與經文相符。游歷未竟,有傳教來云:「府君喚安居。」安居惶懼,求救於貴人。貴人曰:「汝自無罪,但以實對,必無憂也。」

安居至閤,見有桎梏者數百,一時俱進。安居在第三。至階下,一人冠冕立於囚前,讀罪簿。其第一措行,昔者娶妻之始,夫婦爲誓,有子無子,終不相棄。而其人本是祭酒,妻亦奉道,供化徒衆。中得一女弟子,因而奸之,遂棄本妻,妻嘗訴寃。府君曰:「汝夫婦違誓,大義不終,罪一也;師資義著在三而奸之,是父子相淫無以異也。付法局詳刑!」次讀第二女人辭牒,忘其姓名,云:家在南陽冠軍縣黄水里,家安爨器於竈口,而此婦眠,嬰兒於竈上匍匐走行,糞汙爨器中。此婦還見,即請謝神祇,盥洗精潔。而其舅每罵此婦,言:「無有夭道鬼神,致此惡婦得行汙穢。」司命聞知,故録送送之。府君曰:「眠竈非過,小兒無知,又且已請謝神,是無罪矣。舅罵無道,誣謗幽靈,可録之來。」須臾而至。次到安居,階下人具讀明牒,爲伯所訴。府君曰:「此人事佛,大德人也。其伯殺害無辜,訾誑百姓,罪宜窮治。以其有小福,故未加之罪耳,今復謗訴無辜,敕催録取來。」

已而府君遣安居還,云:「若可去,善成勝業,可壽九十三。努力勉之,勿復更來。」安居將離府,臺閣局司云:「君可拔却死名。」於是安居以次抽名既畢,而至向游貴人所。貴人亦至,云:「知汝無他罪,得還甚善。力修功德,身福微,不辨生天,「辨」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六十二作「辦」。受報於此,輔佐府君,亦優游富貴,神道之美。吾家在「宛」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六十二作「宛陵」。姓某名某。君還爲吾致意,尊奉法戒,勿犯偏禁。「偏」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六十二作「佛」。可具以所見示語之也。」乃以三人力士送安居,出門數百步,傳教送符與安居,謂曰:「君可持此符,經關戍次以示之,勿輒偷過,偷過有罪讁也。若有水礙,可以此符投水中,即得過矣。」安居受符而歸。行久之,阻大江不得渡。安居依言投符,朦然如眩,乃是其家庭中也。正聞家中號慟,所送三人,勒還就身,「勒」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六十二作「勸」。安居聞其身臭穢,曰:「吾不復能歸。」此人乃强排之,仆於屍脚上。

安居既愈,欲驗黄水婦人,特往冠軍縣尋問。果有此婦,相見依然,如有舊識。云:「已死得生,舅即以其日亡。」説所聞見,與安居悉同。安居果壽九十三也。出《法苑珠林》

馬虔伯

馬虔伯巴西閬中人也。少信佛法,嘗作宣漢縣令。元嘉十二年七月夜,夢見天際有三人,長二丈餘,姿容嚴厲,臨雲下觀,諸天妓樂,盈於空中。告曰:「汝厄在荆楚,戊寅之年八月四日。若處山澤,其禍尅消。人中齋戒,亦可獲免。若過此期,當悟道也。」時俯見相識楊暹等八人,並着鎖械,又見道士胡遼半身出空。天際人皆記八人命盡年月,唯語曰:「若能修立功德,猶可延長也。」等皆如期而亡。益懼,奉法山居,勤勵彌至。

虔伯後爲梁州西曹掾,州將蕭思話也。轉南,復命爲行參軍。虔伯荆楚之言,心甚懼,求解職,將適衡山苦不許。十五年即戊寅歲也。六月末得病,至八月危篤。其日黄昏後,忽朗然徹視,遥見西方有三人行,長可二丈。前一人衣袷垂鬢,項有光。「項有光」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三十二作「頂光圓明」。後二人姿質金耀,儀相端備,列於空中,去地數仞。虔伯委悉詳視,猶是前所夢者也。頃之不見,餘芳移時方歇。同居小大,皆聞香氣。因而流汗,病即小差。虔伯所居頗卑陋,於時自覺處在殿堂,廊壁煥耀,皆是珍寶。俄即所患平復。出《冥祥記》
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