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水怪

《太平廣記》——李昉等十四人

  • 桓冲
  • 李湯
  • 齊澣
  • 子英春
  • 洛水豎子
  • 𩲲
  • 羅州赤鼈
  • 韓珣
  • 封令禛
  • 凝真觀
  • 蜀江民
  • 張胡子
  • 柏君
  • 葉朗之
  • 柳宗元
  • 王瑶
  • 柳沂
  • 崔梲
  • 染人
  • 海上人
  • 法聚寺僧
  • 李延福

使治洪水,不勝其任,遂誅之。羽山,化爲黄能,入於羽泉。今會稽人祭廟,不用能。水居曰能,陸居曰熊也。出《述異記》

桓 冲

桓冲江州刺史,遣人周行廬山,冀覩靈異。既陟崇巘,有一湖,匝生桑樹。句後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卷二十八有「有群白鵠」四字。湖中有敗艑赤鱗魚。使者渴極,欲往飲水。赤鱗魚張鬐向之,使者不敢飲。出《法苑珠林》《法苑珠林》卷二十八引《述征記》。亦見於《御覽》卷九五五,作任昉《述異記》。

李 湯

貞元丁丑歲,隴西李公佐泛瀟湘蒼梧,偶遇征南從事弘農楊衡,泊舟古岸,淹留佛寺,江空月淨,徵異話奇。

公佐云:「永泰中,李湯楚州刺史。時有漁人,夜釣於龜山之下。其釣因物所制,「釣」《異聞集校證》作「鈎」。不復出。漁者健水,疾沉於水下五十丈。見大鐵鎖,盤繞山足,尋不知極。遂告命漁人及能水者數十,獲其鎖,力莫能制。加以牛五十餘頭,鎖乃振動,稍稍就岸。時無風濤,忽驚浪翻湧,觀者大駭。鎖之末,見一獸,狀如巨猿,白首長鬐,雪牙金爪,闖然上岸,高五丈許。蹲踞之狀若猿猴,但兩目不能開,兀若昏昧。目鼻水流如泉,涎沫腥穢,人不可近。久乃引頸伸欠,雙目忽開,光彩若電。顧視人焉,欲發狂怒,觀者奔走。獸亦徐徐引鎖拽牛,入水去,竟不復出。時多知名士,與相顧愕慄,不知其由。爾因漁者特知鎖所,其獸竟不復見。」

公佐元和八年冬,自常州餞送給事中孟簡朱方,廉使薛公館待禮備。時扶風馬植范陽盧簡能河東裴蘧皆同館之,環爐會語終夕焉。公佐復説前事,如所言。「湯」《異聞集校證》作「楊」,是。

至九年春,公佐訪古東吴,從太守元公洞庭,登包山,宿道者周焦君廬。入靈洞,探仙書,石穴間得古《岳瀆經》第八卷。文字古奇,編次蠹毀,不能解。公佐焦君共詳讀之:「理水,三至桐栢山,驚風迅雷,「迅」《異聞集校證》作「走」。石號木鳴,五伯濬川,「濬」《異聞集校證》作「擁」。天老肅兵,不能興。怒,召集百靈,搜命夔、龍。桐栢千君長稽首請命,因囚鴻蒙氏章商氏兜盧氏犁婁氏。乃獲淮渦水神,名無支祁,善應對言語,辨之淺深,原隰之遠近。形若猿猴,縮鼻高額,青軀白首,金目雪牙,頸伸百尺,力踰九象。搏擊騰踔,疾奔輕利,倐忽聞視不可久。「聞」《異聞集校證》作「間」。授之章律,「章」《異聞集校證》作「童」。不能制;授之鳥木由,不能制;授之庚辰,能制。鴟脾、桓木魅、「桓」《異聞集校證》作「桓胡」,是。水靈、山祅、石怪,奔號聚遶以千數,「千數」《異聞集校證》作「數千載」。庚辰以戰逐去。頸鎖大索,鼻穿金鈴,徙淮陰龜山之足下,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。庚辰之後,皆圖此形者,免濤風雨之難。」即李湯之見,與楊衡之説,與《岳瀆經》符矣。出《戎幕閒談》《異聞集校證》對篇名考證甚詳,疑當作《無支祁傳》。《異聞集》引有此條。出《戎幕閑談》極不可信,方詩銘《跋〈戎幕閑談〉》(《方詩銘文集》第三卷)、李劍國《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録》已詳論之。

齊 澣

開元中,河南採訪使、汴州刺史齊澣,以徐城險急,奏開十八里河,達於清水。其河隨州縣分掘,亳州真源縣崔延禕,糺其縣徒,開數千步,中得龍堂。初開謂是古墓,然狀如新築,淨潔周廣,北壁下有五色蟄龍,長一丈餘。鯉魚五六枚,各長尺。有靈龜兩頭,長一尺二寸,眸長九分。以白開河御史鄔元昌,狀上齊澣命移龍入,放龜入移龍及魚二百餘里,至岸,有魚數百萬頭跳躍赴龍,水爲之沸。龍入噴水,雲霧杳冥,遂不復見。初將移之也,御史員錫拔其一鬚。元昌遣人送龜至,遇水泊,暫放龜水中,水濶數尺,深不過五寸,遂失大龜所在。涸水求之,亦不獲,空致小龜焉。出《廣異記》

子英春

子英春者,舒鄕人,善入水。捕得赤鯉,愛其色,持歸,養之池中,數以米穀食之。一年,長丈餘,遂生角有翅。子英怖,拜謝之。魚言:「我來迎汝,上我背,與汝俱昇。」歲來歸,見妻子,魚復迎之。故吴中門戶作神魚子英祠也。出《神鬼傳》

洛水豎子

有人見豎子洛水中洗馬,頃之,見一物如白練帶,極光晶,繳豎子之項三兩匝,即落水死。凡是水中及灣泊之間,皆有之。人澡浴洗馬死者,皆謂黿所引,非也。此名「白特」,宜慎防之,蛟之類也。出《朝野僉載》

𩲲

鱨魚狀如鱧,其文赤斑,長者尺餘。豫章界有之。多居汙泥池中。或至數百,能爲𩲲子故反鬼幻惑祆怪。亦能魅人。其汙池側近,所有田地,人不敢犯。或告而奠之,厚其租直,田即倍豐。但匿己姓名佃之。三年而後捨去,必免其害。其或爲人患者,能捩人面目,反人手足。祈謝之而後免。亦能夜間行於陸地,所經之處,有泥蹤跡。所到之處,聞嗾嗾之聲。北部二十五部大將軍,「北部」《杜光庭記傳十種輯校·録異記》作「北帝」。有破泉𩲲書符於塼石上,「書符」《杜光庭記傳十種輯校·録異記》作「符書」,疑是。投其池中。或書板刺,釘於池畔,而必因風雨雷霆以往他所。善此術者,方可行之。出《録異記》

羅州赤鼈

嶺南羅州辯州界内,水中多赤鼈,其大如匙而赫赤色。無問禽獸水牛,入水即被曳深潭,吸血死。或云,蛟龍使曳之,不知其所以然也。出《朝野僉載》

韓 珣

杭州富陽縣韓珣莊鑿井,「鑿」《朝野僉載》作「掘」。纔深五六尺,土中得魚數千頭,「千」《朝野僉載》作「十」。土有微潤。出《廣古今五行記》沈鈔本作「出《朝野僉載》」,見於今本《朝野僉載》卷四。《説郛》(陶珽刊本)六〇、《物理小識》卷七引作《五行記》。

封令禛

封令禛常州刺史,當作「全禎」。《唐代墓誌彙編續集》開元〇四五《大唐故銀青光祿大夫行大理少卿……封□□□□并序》:「公諱禎,字全禎。……累遷□、括、常三州諸軍事、三州刺史。」江南泝流將木,至造廟。匠人截木,於中得一鯽魚,長數寸,如刻安之。出《廣古今五行記》

凝真觀

懷州凝真觀東廊柱,已五十餘年,道士往往聞柱中有蝦蟇聲,不知的處。後因柱朽壞,易之,《御覽》於此句前有「以他柱」三字。廚人斫以爲薪,柱中得一蝦蟆。其柱先無孔也。出《廣古今五行記》

蜀江民

民,有於江之上獲巨鼈者。大於常,長尺餘。其裙朱色。煮之經宿,游戲自若。又加火一日,水涸而鼈不死。舉家驚懼,以爲龍也。投於江中,浮泛而去,不復見矣。出《録異記》

張胡子

吴郡漁人張胡子,嘗於太湖中釣得一巨魚,腹上有丹書字曰:「九登龍門山,三飲太湖水。畢竟不成龍,命負張胡子。」出《靈怪集》

柏 君

金州洵陽縣永南鄕百姓柏君,恆於漢江勒漠潭,採得魚,長數尺,身上有字云:「三度過海,兩度上。行至勒漠,命屬柏君。」出《録異記》

葉朗之

建中元年,南康縣葉朗之使奴當歸守田。田下流有鳥陂,陂中忽有物鳴,其聲似鵝而大。奴因入水探視,得一大物,身滑宛轉,納頭陂下。奴乃操刀下水,截得其後,圍六尺餘,長二丈許,牽置岸上,剥皮剖之。比舍數十人咸共食炙,肉脆肥美,衆味莫逮。背上有白筋,大如脛,似鱏魚鼻,食之特美。餘以爲脯。此物初死之夕,朗之夢一人,長大黑色,曰:「我章川使者,向醉孤游,誤墮陂中,爲君奴所害。既廢王命,身罹戮辱,又析肌刳臟,焚充膳,寃結之痛,古今莫二。與君素無隙恨,若能殺奴,謝責償過,罪止凶身。不爾法科,恐貴門罹禍。」朗之驚覺,不忍殺奴。奴明年爲竹尖刺入腹而死。其年夏末,朗之舉家得病,死者八人。出《廣古今五行記》李劍國認爲「建中元年即去開元末亦已四十年,必非本書」。當非《廣古今五行記》之文。

柳宗元

柳州刺史河東柳宗元,嘗自省郞出爲永州司馬,途至荆門,舍驛亭中。是夕,夢一婦人,衣黄衣,再拜而泣曰:「某,家楚水者也。今不幸,死在朝夕,非君不能活之。儻獲其生,不獨戴恩而已,兼能假君禄,益君爲將爲相,「益君」《宣室志》作「益君壽」。且無難矣。幸明君子一圖焉。」公謝而許之。既寤,嘿自異之。及再寐,又夢婦人且祈且謝,久而方去。明晨,有吏來,稱帥命,將宴宗元宗元既命駕,以天色尚早,因假寐焉。既而又夢婦人,嚬然其容,憂惶不暇,顧謂宗元曰:「某之命,今若縷之懸甚風,危危將斷且飄矣。而君不能念其事之急耶?幸疾爲計。不爾,亦與敗縷皆斷矣。愿君子許之。」言已,又祈拜。既告去,心亦未悟焉,即俛而念曰:「吾一夕三夢婦人告我,辭甚懇。豈吾之吏有不平於人者耶?抑將宴者以魚爲我膳耶?得而捨之,亦吾事也。」即命駕詣郡宴。既而以夢話帥,且召吏訊之。吏曰:「前一日,漁人網獲一巨黄鱗魚,將爲膳,今已斷其首。」宗元驚曰:「果其夕之夢也。」遂命挈而投江中,然而其魚已死矣。是夕,又夢婦人來,亡其首。宗元益異之。出《宣室志》

王 瑶

會昌中,有王瑶者任恆州都押衙。嘗爲欒邑宰。將赴任所,夜夢一人,身擐甲胄,形貌堂堂。自云:「馮夷之宗,將之海岸,忽罹網罟,爲漳川漁父之所得。將置諸刀几,充膳於宰君。命在詰朝,故來相告。儻垂救宥,必厚報之。」既覺,言於左右曰:「此必縣吏相迎,捕魚爲饌也。」急遣人至縣,庖人果欲割鮮,理鱠具,以命告之。遂投於水中,魚即鼓鬣揚鬐,軒軒而去。是夜,又夢前人泣以相感云:「免其五鼎之烹,獲返三江之浪,有以知長官之仁,比宗元之惠遠矣!」因長跪而去。出《耳目記》

柳 沂

河東柳沂者,「柳沂」《宣室志》作「柳泝」,下同。僑居洛陽。因乘春釣伊水,得巨魚,挈而歸,致於盆水中。先是,有嬰兒,始六七歲。是夕,夢魚以喙囓嬰兒臆。悸然而寤,果聞嬰兒啼,曰:「向夢一大魚嚙其臆,痛不可忍,故啼焉。」與夢同。異之,乃視嬰兒之臆,果有瘡而血。益懼焉。明旦,以魚投伊水中,且命僧轉經畫像。僅旬餘,嬰兒瘡愈。自後不復釣也。出《宣室志》

崔 梲

太常卿崔梲游學時,往至姑家,夜與諸表昆季宿於學院。來晨,姑家方會客。夜夢十九人,皆衣青緑,羅拜,具告求生,詞旨哀切。曰:「某方閑居,非有公府之事也,何以相告?」咸曰:「公但許諾,某輩獲全矣!」曰:「苟有階緣,固不惜奉救也。」咸喜躍列拜而退。

既寤,盥櫛束帶,至堂省姑。見缶中有水而泛鼈焉,數之,大小凡十九,計其衣色,亦略同也。遂告於姑,具述所夢,再拜請之。姑亦不阻,即命僕夫置於器中,躬詣水次放之。出《玉堂閒話》

染 人

廣陵有染人,居九曲池南。夢一白衣少年求寄居焉,答曰:「吾家隘陋,不足以容君也。」乃入廚中。爾夕,舉家夢之。翌日,廚中得一白鼈,廣尺餘,兩目如金。其人送詣紫極宮道士李棲一所,置之水中,則色如金而目如丹,出水則白如故。棲一不能測,復送池中,遂不復見。出《稽神録》

海上人

近有海上人,於魚扈中得一物,是人一手,而掌中有面,七竅皆具,能動而不能語。傳玩久之。或曰:「此神物也,不當殺之。」其人乃放置水上,此物浮水而去。可數十步,忽大笑數聲,躍没於水。出《稽神録》原作「稽神記」。即《稽神録》。

法聚寺僧

法聚寺内有僧,先在房,至夜,忽謂門人曰:「外有數萬人,頭戴帽,向貧道乞救命。」急開門出看,見十餘人,擔螺子,因贖放生。出《蜀記》

李延福

豐資院使李延福晝寢公廳,夢裹烏帽三十人,伏於堦下,但云「乞命」。驚覺,僕使報:「門外有村人,獻龜三十頭。」因悟所夢,即放之。出《儆誡録》

本章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