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四百十一 草木六

《太平廣記》——李昉等十四人

果下

  • 櫻桃
  • 檽棗
  • 底檷樹實
  • 柿盤
  • 融峰梨
  • 六觔梨
  • 紫花梨
  • 胡榛子
  • 酸棗
  • 蒲萄
  • 王母蒲萄
  • 侯騷子
  • 蔓胡桃
  • 仙樹實
  • 橄欖子
  • 東荒栗
  • 猴栗
  • 五色瓜
  • 瓜惡香

  • 蔓菁
  • 越蒜
  • 三蔬
  • 菠蔆
  • 芥葅
  • 芥末
  • 水韭
  • 茄子樹
  • 崑崙紫瓜
  • 茄子故事
  • 儋崖瓤

果 下

櫻 桃

時新進士尤重櫻桃宴。乾符四年,劉鄴第二子及第,時以故相鎮淮南,敕邸吏曰:「曰」《唐摭言》作「日」。「以銀一錠資醵罰。」而所費往往數倍。邸吏以聞,命取足而已。會時及薦新,狀頭已下,方議醵率,潛遣人厚以金帛,預購數十樹矣。「樹」《唐摭言》作「石」。於是獨置是宴,大會公卿。時京國櫻桃初出,雖貴達未適口,而山積鋪席,復和以糖酪者,用享人蠻獻二小盤,亦不啻數升。以至參御輩,靡不霑足。出《摭言》

檽 棗

趙瑩家,庭有檽棗樹,婆娑異常,四遠俱見。有望氣者,訪其隣里,問人云:「問人」《北夢瑣言》作「間人」,屬上句。「此家合有登宰輔者。」里叟曰:「無之。然主人小字相兒,得非此乎?」術士曰:「王氣方盛,不在其身,當在其子孫。」其後太原判官大拜,出將入相。出《北夢瑣言》

俗謂柿樹有七德:一壽,二多陰,三無鳥窠,四無蟲,五霜葉可翫,六嘉實,七落葉肥大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底檷樹實

阿驛,波斯呼爲阿驛,拂林呼爲底檷。「檷」《酉陽雜俎》作「珍」。樹長丈四五,枝葉繁茂。葉有五出,似椑麻,無花而實。實赤色,類椑子,味似乾柿,而一年一熟。「年」《酉陽雜俎》作「月」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柿 盤

木中根固,柿爲最,俗謂之柿盤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融峰梨

仙梨。融峰上有青壇,「融峰」《格致鏡原》卷七四作「祝融峰」。方五丈,有燒香行道處,古形銅器數種。有梨樹,高三十丈,子如斗。至搖落時,但見其汁核,無得味者。出《洽聞記》

六觔梨

洛陽報德寺梨,重六觔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紫花梨

清泰中,薄游京輦,曾與盧泳巡官、鄭扆博士、僧季雅及三五知友,夜會於越波隄僧院。是時清秋欲杪,明月方高。句聯五字之奇,酒飲八仙之美。柿新紅脯,茗醶緑芽。一詠一觴,或醒或醉。座上因相與徵引古今,遂及果實之事。有叙及紫花梨者,衆云:「真定有之。」雅公獨顰蹙而言曰:「此微僧先祖之遺恨。」衆驚而問之。曰:「昔武宗皇帝御天下之五載,萬國事殷,聖情不懌。忽患心熱之疾,名醫進藥,厥疾罔瘳。遂博詔良能,遐徵和、緩。時有言青城山邢道士者,妙於方藥,帝即召見之。道士以肘後緑囊中青丹兩粒,及取梨數枚,絞汁而進之,帝疾尋愈。旬日之内,所賜萬金,仍加廣濟先生之號。帝從容問其丹爲何物,先生曰:『赤城山頂,有青芝兩株。太白南溪,有紫花梨一樹。臣之昔歲,曾游二山,偶獲兩實,合練成丹。五十年來,服食殆盡,唯餘兩粒,幸逢陛下服之。更欲此丹,須求二物也。』經數月,邢生辭帝歸山。後疾復作,再詔邢先生青城,則不知何適也。帝遂詔示天下,有紫花梨,即時奏上。時恆州節度太尉公王達,尚壽春公主,主即會昌之女弟。聞真定李令種梨數株,其一紫花梨,即遣寺人就加封檢,剪其旁樹,匝以朱攔。寶惜纖枝,有同月桂。當花發之時,防蜂蝶之窺耗,每以輕綃紗縠,遠加籠罩焉。守樹者不勝艱苦。洎及秋實,公主必手選而進之。此達帝庭,十得其六七。帝多食此梨,雖不及邢氏者,亦粗解其煩躁耳。是時有李遵來侍御任恆州記室,作《進梨表》云:『紫花開處,擅美春林。縹蒂懸時,迥光秋景。離離玉潤,落落珠圓。甘不待嘗,脆難勝口。』表達闕下,公卿見者,多大笑之曰:『常山公何用進殘梨於天府也?』蓋以其表文有『脆難勝口』之字。明年,武宗崩,公主亦相次薨逝。此梨自後以爲貢賦之常物。縣官歲久,亦漸怠於寶守焉。至天祐末年,趙王德明之所簒弑。其後縣邑公署,多歷兵戎。紫花之梨,亦已枯朽。今之真定無復繼種者焉。當武宗時,縣宰李公,名,即之祖也,嘗以守樹不謹,曾風折一枝,降爲冀州典午。由是追感而顰蹙也。」出《耳目記》

胡榛子

阿月生西國,蕃人言與胡榛子同樹,一年榛子,二年阿月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酸 棗

耆舊説,時,河南雨酸棗,遂生野酸棗。今酸棗縣是也。酸棗之甚小者,爲野酸棗。出《述異記》

蒲 萄

俗言:「蒲萄蔓好引於西南。」庾信使尉瑾曰:「瑾」《酉陽雜俎》作「謹」,下同。「我在,遂大得蒲萄,奇有滋味。」陳昭曰:「作何形狀?」徐君房曰:「有類軟棗。」曰:「君殊不體物,何得不言似生荔枝?」魏肇師曰:「魏武有言:「武」《酉陽雜俎》作「文」,是。『末夏涉秋,「末」《酉陽雜俎》作「朱」,是。尚有餘暑。酒醉宿酲,掩露而食。甘而不飴,酸而不酢。』道之固以流沫稱奇,况親食之者?」曰:「此物出自大宛張騫所致。有黄、白、黑三種。成熟之時,子實逼側,星編珠聚。西域多釀以爲酒,每來歲貢。在西京,似亦不少。杜陵田五十畝中,有蒲萄百樹。今在京邑,非直止禁林也。」曰:「乃園種戶植,接蔭連架。」曰:「其味何如橘柚?」曰:「津液勝奇,芬芳减之。」曰:「金衣素裏,見苞作貢。向齒自消,良應不及。」出《酉陽雜俎》

王母蒲萄

具丘之南,「具」是「貝」字。蒲萄谷,谷中蒲萄,可就其所食之,或有取歸者,即失道,世言王母蒲萄也。天寶中,沙門曇霄,因游諸岳,至此谷,得蒲萄食之。又見枯蔓堪爲杖,大如指,五尺餘,持還本寺,植之遂活。長高數仞,蔭地幅員十丈,仰觀若帷蓋焉。其旁實磊落,「旁」《酉陽雜俎》作「房」。紫瑩如墜,時人號爲草龍珠帳焉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侯騷子

侯騷,蔓生,子如鷄卵,既甘且冷,輕身消酒。《廣志》言,因王太僕所獻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蔓胡桃

蔓胡桃出南詔。大如扁螺,兩隔,味似胡桃。或言蠻中藤子也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仙樹實

祁連山上有仙樹實,行旅得之,止饑渴。一名四味木。其實如棗,以竹刀剖則甘,鐵刀剖則苦,木刀剖則酸,蘆刀剖則辛。該樹描述見卷四百十《如何樹實》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橄欖子

獨根樹,東向枝曰木威,南向枝曰橄欖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東荒栗

東方荒中有木,名曰栗。有殼徑三尺三寸,殼刺長丈餘。實徑三尺,殼亦黄。其味甜,食之,令人短氣而渴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猴 栗

衛公李德裕一夕甘子園會客,盤中有猴栗,無味。陳堅處士云:「虔州南有漸栗,形如素核。「素」《酉陽雜俎》作「棗」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漢明帝陰貴人,夢食瓜,甚美。帝使求諸方國。時有燉煌獻異瓜種,常山獻巨桃核。名「穹窿」,長三尺而形屈,其味臭,如粘。父老云:「昔道士從蓬萊山得此瓜,云是空洞靈瓜,四劫一實。東王公西王母遺種於地,《拾遺記》無「東王公」。世代遐絶,其實頗存。」又説:「此桃霜下結花,隆冬可熟,亦云仙人所食。」帝使植於霜林園。此園皆植寒果,積冰之節,百果方盛,俗爲相陵瓜。故「霜園」之聲訛也。后曰:「王母之桃,王公之瓜,可得而食,五萬歲矣,「五」《拾遺記》作「吾」,疑是。安可食乎?」后崩,内侍者見鏡奩中有瓜、桃之核,視之涕零,疑其非數。出《王子年拾遺》

五色瓜

吴桓王時,會稽生五色瓜。今中有五色瓜,歲充貢賦。出《述異記》

瓜惡香

瓜惡香,中尤忌麝。鄭注大和初,赴職河中,姬妾百餘,盡騎,香氣數里,逆於人鼻。是歲,自京至河中,所過路,瓜盡死,一蒂不獲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蔓 菁

諸葛所止,令兵士獨種蔓菁者,取其纔出甲可生啖,一也;葉舒可煮食,二也;久居則隨以滋長,三也;棄不令惜,四也;回則易尋而採之,五也;冬有根可斸食,六也。比諸蔬屬,其利不亦博哉?劉禹錫曰:「信矣。」三之人也,今呼蔓菁爲「諸葛菜」,江陵亦然。出《嘉話録》

越 蒜

《異苑》曰:安平越王餘蒜菜,長尺許,白者似骨,黑者如角。古云:越王曾於舟中作籌算,有餘者,棄之水而生焉。出《異苑》

三 蔬

咸寧四年,立芳圃金墉城東,多種異菜,名曰「雲薇」。類有三種,紫色者最繁滋,其根爛漫,春敷夏密,秋榮冬馥,其實若珠,五色,隨時而盛。一名「雲芝」,其紫色者爲上蔬,而味辛;其黄色者爲中蔬,而味甘;其青色者爲下蔬,而味鹹。常以此蔬充御。其葉可以藉飲食,以供宗廟祭祀,亦止人饑渴。宮中掐其莖葉者,香氣歷月不歇。出《拾遺録》

菠 薐

菜之菠薐者,本西國中有僧自彼將其子來,如苜蓿、蒲萄因張騫而至也。菠薐本是頗陵國將來,語訛耳,多不知也。出《嘉話録》

芥 葅

廣州人以巨芥爲鹹葅,埋地中,有三十年者。貴尚親賓,以相餉遺。出《嶺南異物志》

芥 末

掌中芥末,多國出也。取子置掌中,吹之,一吹一長,長三尺,乃植於地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水 韭

水韭生於水湄,狀如韭而葉細長,可食。出《酉陽雜俎》

茄子樹

南中草菜,經冬不衰。故蔬圃之中,栽種茄子宿根,有三二年者漸長枝幹,乃爲大樹。每夏秋熟,則梯樹摘之。三年後,漸樹老子稀,即伐去,别栽嫩者。出《嶺表録異》

崑崙紫瓜

隋煬帝大業末,改茄子爲崑崙紫瓜。出《大業拾遺》原作「述異録」。《御覽》卷九七七、卷九九四引有此條,作杜寶《大業拾遺録》。當作《大業拾遺》。

茄子故事

茄子。「茄」字連莖名,革遐反。今呼「伽」,未知所自。昔段成式因就廊下食茄子數蒂,偶問工部員外張周封茄子故事。云:「一名落蘇,事具《食料本草》。」成式記得隱侯《行園詩》云:「寒瓜方臥壟,秋瓜正滿陂。紫茄紛爛漫,緑芋鬱參差。」又一名崐崙瓜。

嶺南茄子,宿根成樹,高五六尺。姚向曾爲南選使,親見之。故《本草》記廣州有慎火樹,樹大三四圍。慎火即景天也,俗呼爲護火草。

茄子熟者,食之厚腸胃,動氣發疾。根能理龜瘃。欲其子繁,候其花時,取葉布於過路,以灰規之,人踐之,子必繁也,俗謂嫁茄子。曾火炙之,「曾火」《酉陽雜俎》作「僧人多」。甚美。有新羅種者,色稍白,形如鷄卵,西明寺造玄院中,有其種。

《水經》云:「石頭西對蔡浦,長百里,上有大荻浦,下有茄子浦。」出《酉陽雜俎》

儋崖瓠

儋崖種瓠,成實,率皆石餘。

芥,高者亦五六尺,子大如鷄卵。出《酉陽雜俎》本篇《酉陽雜俎校箋》分爲二條,似是。

本章完!